第4章_糧道〈3〉(2 / 2)

“數千士兵?以我高密的精銳,以二對一,竟然也是這樣的慘敗,高密縣中數千老弱,還能有什麼作為?”武欽元苦澀的說道。

“現在投降,或者還可以保住我高密幾分元氣,傳令各曲脫離戰鬥,準備投降!”,在高密軍舉白旗的同一時間,已經殺至武欽元帥旗不足百步趙慶馬上就看見。

“鳴金!全軍轉入警戒待變!”命令高聲傳遞下去。一時間戰鬥停止下來,隻留下數百傷兵的哀號。

“敗將武欽元見過趙將軍!”武欽元臉色慘白的與趙慶相遇,躬身準備下拜,趙慶一步上前扶助武欽元,“武將軍審勢度勢,顧全大局,果斷止息幹戈,慶深佩服!”趙慶說這句話的時候心中充滿了敬意和誠意。

的確,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不是沒有,隻是太少,趙慶出身市井遊俠,贏得起的人見得多,輸不起的人更多,贏得起又輸得起的人卻寥寥無幾。武欽元能夠果斷認輸,拿得起放得下,的確值得惺惺相惜。

“孔府君奉辭伐罪,並非針對武將軍等,隻要武將軍肯止息幹戈,化幹戈為玉帛,肯為黎民百姓盡一分心力,武將軍就是北海郡一個頂天立地的英雄豪傑。”趙慶這番話動之以情,曉之以利,武欽元久在名利場中,早就練就一副七竅玲瓏心。

“武某不自量力,徒增笑柄,當不得趙將軍讚許。”武欽元知道現在是討價還價時機,聽起口氣,對方頗有借中自己的意思,這個時候越低調可能收獲越大。

“武將軍客氣,隻要武將軍肯與我軍全麵合作,某家定向孔府君保舉為朝廷實授校尉!”趙慶在北海南部已經多日,對於盤踞在南部的各方勢力已經有了較深入的理解,在籌謀今日計策前,本來計劃今日設計盡殲高密精銳主力,然後逼降武欽元,對於戰後的處理,已經與邴原對逼降武欽元後的安排有了腹案。

此時見事情遠超設想,武欽元居然見機不對就直接投降,大大減輕了北海軍攻城的難度,知道隻要現在說服武欽元合作,高密縣城不攻自破,因此直接開出價碼,相信這是武欽元很難拒絕的。

果然,武欽元聽得如此優越的條件,不禁動容,在他的心中,能夠保全自己的家族財產已經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了,誰知道還能更進一步,有機會成為朝廷正式的校尉高官,一舉成為領軍1營將領!比起他自封的平賊校尉要好得多,這條件已經超過他想象,怎麼不令他動容!

“敗軍之將,怎敢受將軍如此錯愛?”武欽元知道趙慶還有後話,隻是不知道條件是何等苛刻。

“隻是有一樁事情需要武將軍配合,北海郡中不能再有一姓一族的部曲軍隊,所有的地方豪族大戶的部曲都需要改編為郡內的城守軍。南部沿海的鹽場要收歸官府所有。”這條件雖然對武欽元來說有點難受,但是還算可以接受。

“既然同為黎民百姓,別的豪族大戶我不敢說,但我武家之部曲自然解散為郡中效力。”高密縣遂不攻自破。由於縣中軍隊千餘是武家部曲親故,因此在改編時候與別處略有差別,願意解甲歸田的準其歸田,剩下的按照我原來的選擇方法來選取精銳組成城防軍,混編在我軍中,合計4部2000多名兵丁符合條件,千餘自願歸田,其餘的4000多願意改編為屯田兵,就分布在高密周圍各縣荒地屯田,畢竟高密在武欽元苦心經營多年後基本上開發殆盡,沒有多少可耕作的地了。

那些屯田的大多數兵丁都來自於流民,聽說屯田20畝官取軍糧不過1石,餘者自留,這個條件已經勝過當下的佃農了。由於武欽元主動投降,高密縣中財物糧草算是一無繳獲,幸好武欽元知情識趣,主動將高密縣中積累的軍糧20萬石盡數獻出,要不我北海南下萬餘大軍的糧食供給還需要從後方運糧了。而由武欽元控製下的南部鹽場,雖然武欽元極為肉痛,仍然被迫交了出來,僅此一項我北海每年收入將增加數百萬錢,按眼下每石30錢算,基本夠北海買糧的開支了。

高密縣武欽元部強大的地方勢力十數日之間就土崩瓦解的消息很快就傳遍了附近幾個縣的各方勢力,大軍到處盡皆聞風來投,十數日間就將掃平夷安、平昌、東武、膠縣等諸縣,重建了地方縣衙,南部各縣近5萬戶納入北海的直接治理之下。

這樣,趙慶南下大軍終於在月餘時間內打通到大海的糧道,整個行動中收繳糧食近30萬石,除了留足在本地城防軍的軍糧外還可以支援北海10餘萬石;收編城防軍近2營5000多人,這樣北海南部各縣城防軍目前有6營15000人,其中城防軍大部3個營並虎步營精銳約萬餘人駐紮在東武,由趙慶和新降的武欽元把守,以防備藏霸部對糧道的襲擾,而邴原暫時領2部留守糧道入海口的膠縣,整個戰役戰果輝煌,整個北海南部重新納入了北海的控製,更關鍵的是,通往徐州的海陸大道終於暢通了。

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賞作者貴賓票:

親,您還沒登錄噢,馬上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