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_子義!赴難(1 / 2)

轉眼已過五日,看著黃巾營中人頭攢動,加緊趕製的攻城工具開始逐漸增多。一場大戰迫在眉睫,而我卻毫無辦法。與邴原,彭璆、孫邵、王修、武安國、徐盛、宗寶等人商議雖多,亦不斷有新計策提出,不過很快就禁不住眾人推敲,此時此景,恐怕諸葛亮再世,哈,錯了,諸葛亮現在恐怕還是一少年郎耳。

想到這事,我的思緒轉移到對原來曆史那些猛將良謀身上,此戰之後,我定要多方延攬能征慣戰、奇謀迭出的人才,那些在我心中如雷貫耳的高人猛士,我必派出各路使者四方延請,如果我能夠抽身,更會親赴兗、冀各地,尋訪那些目前還隱居蟄伏的絕世謀臣和驚世名將。

此時袁紹未起、曹操仍然在洛陽躑躅待伏,而大耳劉備更隻是區區一小縣的平原令,而今年是曆史上最是風雲變幻莫測的一年,很多大事件均已現端倪,一旦風雲四起,曹操、袁紹之流脫出京師,豎起大旗,四方豪傑便將如雨般依附,亂世將一發不可收拾。

“報,東門有一將來投,自稱東萊太史慈!”我自思緒亂飛,城門守兵突然來報。

“啊!”我不禁心中大喜,“打開城門,快快有請!”,真是國難思良將,良將自來投。

“不,我親自去迎接子義”,在原來的時空中,太史慈應該要更晚些才能在都昌被圍時候才會來投,如今曆史有了一絲小小的波動,太史慈竟然在這個時候提前回來了,雖然我麵對的是一樣的危急關頭,我心中知道實在應該感謝原來時空的那個孔融做的好事,布小惠給太史慈的母親,才有今天太史慈在危急關頭趕來。

我不覺如久旱逢甘霖一般暢快,居然做出了不合規矩的親自迎接的舉動,雖然邴原小聲提醒了我一下,但我已經不是原來那個時空中不識良將的孔融,認識不到一個猛將就在自己的身邊,不過觀其在北海數年,以青州人才輩出,隻是收攏了武安國一名有名的戰將,如宗寶之流,忠心是沒有問題,可惜在曆史中僅僅出戰管亥部下一個將校時就被殺,實力實在有限【“今賊圍甚密,眾人皆言不可,卿意雖壯,無乃實難乎?”】,而我當前所渴求可以縱橫疆場的大將之才就在附近,我便是越矩一次又如何!

我在東門下看到風塵仆仆的太史慈。嘶鳴的黃驃馬上坐著一名身高8尺,卻是一名虎背熊腰猿臂、劍眉虎目、須髯張揚的壯漢,果然不負我心中猛將的形格。此時太史慈背上背著雙戟硬弓,腰懸寶劍,在馬身倆邊掛著倆筒長箭,雖然眉目間帶有一絲疲倦,青衣上隱隱帶有幾處血跡,臉上顯示堅毅之色,更顯其彪悍之氣.見我親自迎接,不禁大出意外,眼中露出驚喜和感激交織的眼神,趕緊跳下馬,跪伏於地,“慈本東萊之鄙人也,怎敢勞動府君大駕。今老母聞府君被圍,特遣慈赴府君之急!”“子義快快請起!”我連忙扶起太史慈,“卿不畏刀斧,遠來助我,區區禮節,怎擔得起子義大禮!快快起來!”

“多謝明公,慈敢不效犬馬之勞!”太史慈哽咽道,知遇之恩如此,重情如太史慈,怎不對我死心塌地,太史慈再拜於地,正式臣伏於我!在原來的時空中,孔融不識英雄,放任猛將不用,太史慈灰心之下遠赴江東,先投入劉繇帳下,想不到劉繇忌才,一直對太史慈不敢重用,導致在對孫策的作戰兵敗,太史慈在於孫策的交戰之中惺惺相惜,劉繇兵敗後為孫策所延攬,初識便放心讓太史慈收集劉繇潰兵,四周眾人都覺不可,唯有孫策慧眼識良將,區區一個信字,不但贏得數千兵馬,更贏得了太史慈的傾心相投!

我怎麼能夠再讓這種情況發生呢!事急而敢於赴難,非大丈夫莫敢為!縱然越矩又有何妨。穿越時空而來的我更沒有這等顧忌,隻是我沒有想到,這次越矩將在在青、徐、兗、冀,甚至在更遠的豫、荊、揚、幽等廣為流傳,不經意間成為了新時代千金買骨的傳奇故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