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醫院是個高大建築,兩進兩出,通風很好也很幹燥,萬年公主芸馨走在裏麵,好奇的東瞅瞅西望望。
這裏麵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的工作著,沒有人偷懶也沒有人刷手機,當時也沒有這玩意。
內室三麵牆的靠牆處,擺放著藥櫥和貨架,藥櫥很高,最頂上一層需要蹬著梯子上去,才能觸得到。
大藥櫥由密密麻麻的小抽屜組成,小抽屜裏放著藥材,抽屜外麵掛著標簽;大貨架上則擺放著大小不一,形狀不同的各式瓶瓶罐罐,主要是瓷壇,裏麵裝著不能走氣回潮的中藥材,有的瓷壇上寫著藥材的名字,有的則直接畫上藥用植物圖案。
中藥材在漢代,那可是極其珍貴的。那時候還沒有西藥,所以我們的中藥和中醫術是炎黃子孫的庇護神。
正因為中藥材極其珍貴,現在的皇帝——靈帝往往以較低的價格從民間采購進來,(當然也有部分藥材是藥農從深山采摘的或者種植的,他們要拿出其中一部分藥材,衝抵賦稅或者徭役上交給官府;也有部分是其他國家進貢而來的。)
然後靈帝再以極其高昂的價格賣給有需要的朝廷官員,從中賺取差價牟利。
腦洞大開的奇葩靈帝不僅僅倒賣藥材;他還倒賣建造宮殿和苑囿的木材、磚瓦和石料;生意做的再大些的——就是倒賣國有土地。
更荒唐和不靠譜的是,靈帝甚至把朝廷的各種官職都明碼標價,不管是誰,隻要出錢足夠多,賣給你個三公九卿玩一玩都可以。
可以說在靈帝眼裏,一切都是生意,隻要能夠變成錢的,都可以坐下來商量,而且童叟無欺,買賣不成仁義在。
事實上靈帝做皇上是真的不在行,但不得不說靈帝做買賣是真的在行。
這樣的皇帝曆史上有很多,但是漢末這幾個皇帝是開了個先河和壞頭。
“參見公主殿下,公主殿下萬福金安。您來太醫院有甚指示,請盡管吩咐!” 一個領事小太監忙上前行禮道。
“本公主,啊,大王派我來巡山,華佗仲景見一見。”
“遵命,請公主移駕這廂。” 領事小太監很殷勤的帶路。
“有勞公公了。”
“啟稟公主殿下,華太醫和張太醫在太醫院,雖然隻是個客座太醫,但醫術高明的很唻(lài),朝中官員們都很信任他們,隻是------隻是------,他倆的腦袋有點軸,疏於禮儀教化,如果冒犯了公主,還請公主原諒和恕罪。”
“唔,怎麼個高明?說來聽聽。”公主饒有興趣地問道。
“諫議大夫馬日磾(dī)的母親有眼疾,不能視物,四處遍訪名醫診治,都沒有效果。
(馬日磾,字翁叔 ,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人。東漢中後期大臣,經學大師馬融之族孫。馬日磾年輕時即繼承馬融學說,以才學入仕。任諫議大夫時,與蔡邕、盧植等人曾在東觀典校官藏的《五經》記傳,並參與續寫《東觀漢記》。後曆任射聲校尉、太尉、太常等職。)
後來華太醫就用針刺來紮馬大人母親的眼睛,治好了老夫人的眼疾,外界傳說是用的一種“金針撥障術” 治療方法,簡直神奇的不要不要的了------您慢著,這邊有台階。“
小太監一邊小心翼翼地帶路一邊討好地又講了個故事:
公主,您知道的,徐州陳氏是名門豪族,累世公卿,太尉陳球譽滿四海,現在很多鴻儒和經學大家,諸如盧植、鄭玄、管寧、華歆等,均是陳太尉門生。
陳太尉有個孫兒,名字叫陳登。陳登在做廣陵太守的時候,得了一種怪病,發作起來:臉色赤紅、胸口悶堵、心中煩躁、肚腹疼痛,寢食難安。
有下屬說華佗恰好在廣陵,陳登聽了大喜,馬上命人去請華佗,為他診治。
華佗先是仔細觀察陳登的麵色:赤紅如醉;然後又定神為陳登把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