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時機還沒有到,沒法把人給解決了,不然也不會隻是防範著了。

在慕容熙七歲這一年,慕容煦大概是和自家大哥學的,巴巴地跑到端華帝跟前,求端華帝賜婚,給自己討了個媳婦兒。

婚約的另一方是禦史中丞寧問渠寧家的小女兒 ,慕容煦在某次出宮辦事的時候邂逅了寧四小姐,春心萌動,一見傾心,再見鍾情,三見就迫不及待地表明了自己的心意。

寧四小姐比慕容煦大一歲,今年已到了及笄的年紀,家裏人在有意為她挑選夫婿了,在得知寧四小姐對自己也有意的時候,慕容煦生怕自己的媳婦沒了,可不就趕忙地去找端華帝賜婚了,盡早地把人給定下來。

前頭都給太子賜過婚了,再給一個兒子賜婚也沒什麼,端華帝覺得寧家家風清正,禦史中丞就是個不錯的,那他家的女兒想來也是個不錯的,也沒為難,在知道寧四小姐還沒有許人家的時候,便如了慕容煦的意,和寧家人商量後,給兩人定下了婚約。

等到婚約的事情傳遍皇城的時候,慕容熙才知道自己有了個四嫂,之前是一點兒風聲都沒聽到,再一打聽對方是哪家的姑娘,慕容熙愣了好一會兒。

她有四嫂了!

四嫂是寧家的。

是她想的那個寧家嗎?

慕容熙打聽了寧家的事情,發現寧問渠早和自己的親生父母斷親了,和陳氏夫婦橋歸橋,路歸路,早就沒有了絲毫關係。

陳氏夫婦沒能借得了兒子的權勢,行事也不敢過於猖狂,在踢到一塊自己踢不動的鐵板,把家產給賠進去之後,終於醒悟,從此夾起尾巴老老實實做人,不敢再為非作歹。

而寧問渠因為沒有被親生父母拖累,仕途一片坦蕩。

當然,身為人子和父母斷親是件大事,雖然是有原因的,寧問渠也受到了一些指責和非議,不少人抨擊他不孝。

但端華帝親自過問了這事,直接表明了自己的態度,說是既然父母不慈,子女又何必孝,言下之意,便是不覺得寧問渠和陳氏夫婦斷親有什麼不對。

一國之君都不曾指責寧問渠,其他人自然也不會再有什麼意見。

這幾年寧問渠勤勤懇懇,認認真真地辦事,越來越受到端華帝的器重,已成股肱之臣。

慕容熙對寧問渠這個一心為民的好官感官是很不錯的,在知道原本英年早逝的人活得好好的,自然是高興的。

不過……

四哥怎麼會喜歡上寧家四小姐,原著中,四哥可是從來沒喜歡過除了千金公主之外的任何女子。

沒了千金公主,有了安和郡主。

可想想安和郡主現在的年紀,慕容熙便覺得自家四哥喜歡上寧四小姐好像並不是多麼難以理解的事情,他要是喜歡安和郡主的話,那就不是戀童了嗎?

甭管安和郡主長大以後是什麼樣的絕世大美人,讓人魂牽夢縈,但她現在就是一個七歲的小女娃,一般人情竇初開,也很少會有喜歡上小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