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華帝都知道的事情,沒道理皇後這位後宮之主還被瞞在鼓裏,一事不知。
宮女向皇後稟報的時候,慕容熙就在場順便聽了一耳朵,不過她沒從寶林聯想到郭尚書,以為是後宮嬪妃間爭來鬥去惹出來的亂子。
直到當晚端華帝來坤寧宮,和皇後說起了近些時日前朝發生的事情,慕容熙才明白為什麼那位寶林會被欺負了,也不能算是欺負,隻能說是自食惡果,一報還一報,誰讓她以前先欺負別人呢。
端華帝不僅是讓皇後知道,同時也是特意說給慕容熙聽的。
他心想,自己這次處理了個大貪官 ,欽差的人選也是慎之又慎,今兒剛收到有關西南災情的最新消息,當地的救援和接濟工作都已步入正軌,這不得讓寶貝女兒知道後,誇誇他這個父皇嗎。
慕容熙很意外。
【嘿,怎麼不按劇情走呢,大貪官怎麼就倒台了呢?倒早了哎,不是還有大半年的事情可以浪嗎?浪的飛起的浪。】
【奇怪,真是奇怪。】
【難道是作惡多端,罄竹難書,老天爺都看不下去了,所以把他給收了。】
端華帝感到很心塞。
這關老天爺什麼事啊。
是他,是他讓貪官倒台的。
不過也是他自己識人不清,錯把貪官當好官,還多加器重。
要不是有寶貝女兒,他還發現不了郭尚書的真麵目,等到西南地區出了大亂子才有所察覺,到那時一切都遲了。
不管怎麼說,郭尚書這個大貪官沒了,還是個帶著偽善麵具的大貪官,慕容熙還是挺高興的,因為這一次不會再有那麼多無辜的百姓被活生生逼死,逼上絕路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前提是欽差大臣是個好官,要還是個和郭尚書一樣的貪官,那也完了。
但端華帝千挑萬選,慎重考慮,和幾位重臣再三商議後才決定下來的欽差大臣,這次沒看走眼,這個欽差大臣是個有本事有能力有手腕的,同時是個愛民如子,真心為百姓做實事的好官,抵達西南後,立馬忙著賑濟百姓以及災後重建的事情,夙興夜寐,宵衣旰食。
秘密離京的禦史中丞也不負端華帝的厚望,將西南地區的地方官員調查得清清楚楚,該罷免罷免,該處分處分,該升職的升職,該重用的重用……當地官員經過一番大換血,不止是西南地區,其他地方的官員以及京城官員也被秘密考核了一番,大黎朝的吏治,從上到下,肅清了不少。
在官職上,增設監司作為地方的監察機構,監司五年一換,不長期固定在某一區域,避免和地方官員相互勾結,除此之外,朝廷還隨時委派觀察使、按察使等官來巡視地方,糾彈違紀官吏,他們或有鐵骨,或有廉心,所以能巡視清濁,驚動天下,不為巨利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