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北京豐台區的林家村,村尾的一戶人家。
一大早,林建軍伸了個懶腰,穿著打補丁的衣服,慢慢的向村裏的小學走去。
林建軍一邊走,一邊打量著村子的情況。
沒錯,林建軍是一個穿越者,他是一個來自現代社會的挖掘機師傅,因為下班太晚,在回家的路上發生了意外,在昨天晚上穿越到了這五十年代的農村。
林建國融合了原身的記憶,成功的適應了這個身份。但是,想要在這個年代生活下去,可真的有點為難他了,想著早上吃的粗糧粥,林建軍整個人都不好。
林建軍根據記憶知道,原主家是雇農出身。在解放之後,給他們家分了土地,這才勉強能夠活下去。
老爹林三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為人忠厚老實,今年已經三十六了。
老娘李翠花為人比較潑辣,但是比較疼愛孩子,今年也三十五歲了。
兩囗子一個是一無所有的雇農,一個是城裏被東家趕出來的丫頭,因為年齡變大了,就這樣陰差陽錯的組成了家庭。
老大林建國,今年十七歲,長的很是敦厚,也跟看在家種地。
老二林建黨,今年十五歲,跟著村裏的一個木匠在學手藝。
老三是個女兒,叫林建英,和林建軍是一對雙胞胎,今年十二歲。
老四就是林建軍,今年十二歲,現在正在讀小學。
老五林建蘋,是一個小女兒,今年才七歲。
因為,李翠花生老五時難產傷了身體,不能再生了。不過,他們家現在已經有三子二女,倒也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林建軍一家大大小小的有七囗人,在去年年被被分了土地,今年收的糧食已經進了倉,過的雖然不富裕,但也不會餓肚子。
林建軍在學校裏上了一天的課,原主的記憶加上前世自己怎麼也是個大專生,這一的課程對他來說還是比較的簡單。
林建軍知道自己能上初一,得益於原身曾經和山腳下的老道士學習了認字和認草藥有關,這讓林建軍由衷的感謝教原主的那個老道士。
林建軍為了省錢,便直接考了初中,沒想到竟然考上了,這樣可以省下好幾年的學費。
在這個吃不飽穿不䁔的年代,林建軍也沒啥大誌向,不想和那些小說裏的主角一樣救國救民,他隻想在這個年月能夠讓家裏人吃飽穿暖就行啦,畢竟槍打出頭鳥嘛!
林建軍也深深的知道,想要改變自己的命運,過上稍微輕鬆一點的生活,就隻能夠努力學習,考上中專,這樣自己中專畢業後就可以被分配工作,成為一個端鐵飯碗的人,這樣在未來才有保障。
畢竟,在未來,可是有很多的各種災難,這也讓林建軍也更加的努力了。
林建軍就這樣安定下來,一邊讀書,一邊幫助家中幹活,日子倒也過的十分的平淡。
對於林建軍來說,這裏的生活,什麼都好,隻是這個年代吃的東西真的讓他十分的難受。
林建軍也更加的下決心,要考上中專,而且為了未來的安定,一定要學機械專業。
林建軍學習的也更加努力了,他知道這些知識不難,但是現在學校少,名額少,這能上個中專雖然不比大學可的確比高中還難。
而且,對於很多人來說,讀中專出來就直接端上鐵飯碗,相比於大學來說,就可以少讀幾年就能掙錢了。這也讓更多貧困人家的學子,多了一條康莊大路,也讓這中專名額爭奪的人也更加多了。
在建國初期,中專生也是十分高的知識分子了,算是高學曆人才了。中專也是這個年代的主流了,讀中專的人也是大家羨慕的對象。
林建軍知道家中很窮,如今住的還是茅草屋,現在能夠粗糧吃飽,這還是托了去年國家給大家分地的福。
林家在村中的生活是偏下的,沒有過的去的房子;老大林建國也年齡大了,要娶媳婦了;一家人的生活也花費甚大,這也讓大家生活的緊巴巴的。
為了生活,大家也是經常上山去找各種能夠吃的,比如野菜菜、野果或者是一些堅果,這些東西搭配著吃,可以給家中省下來一些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