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要好處【求訂閱】(1 / 2)

第375章 要好處【求訂閱】

韓三平聽孫羿說到電影工業化時,眼睛也是一亮,這個也是他對華夏電影未來所製定的發展方向,可孫羿接下來的話,卻讓他陷入了沉思。

不用說遠的,就剛剛下映的《赤壁》上,這部電影由著名導演吳雨森執導,彙集了兩岸三地眾多明星大腕加盟,上下兩部,投資6億多。

第一部上映以來,賺錢了嗎,確實賺錢了,票房3.1億。可口碑直接崩塌。

影迷們簡直是被雷的外焦裏嫩。

帶著帥氣憂鬱眼神的諸葛亮研究的是為母馬接生,床頭掛小喬畫像意淫的曹操,八十萬大軍南下東吳,主要是為了搶個女人,就算喜歡人妻,也不至於到這個程度吧。

還有“萌萌,站起來.”

對於這部電影,網上的槽點真的巨多。

孫羿一直以來都覺得,作為暴力美學開創者的吳雨森,或者說絕大多數港島導演對於宏大敘事的電影,是不太擅長的。

這個不是說能力水平,而是電影市場決定的,香江電影輝煌的那幾年靠的是什麼,僵屍片、警匪片、賭片等等。根本就沒有宏大敘事觀的電影,那些年都是跟風比快,一個月甚至一周拍一部電影,根本就沒有宏大類型電影生存的餘地。

而如今的華夏電影市場跟當年的香江市場大為不同,有足夠的深度和廣度,而且發展迅速,沒必要死抱著香江導演不放,應該通過電影的題材類型來選擇導演,而不是通過名氣。

再一個,這樣類型的大投資,大製作對華夏電影商業化進程確實是很大的推進,但是對於實現電影工業化來說,並沒太大作用。

這樣的片子,十年前能拍,十年後也能拍,隻要有人,有錢就可以,對於電影技術的提升和標準的製定,毫無裨益。

他覺得中影作為華夏電影行業的定海神針,更應該發揮國有企業的中流砥柱作用,啃最硬的骨頭,守最險的陣地。

韓三屏越聽眉頭皺的越深,手裏的煙基本就沒斷過。

新世紀以來,華夏電影市場開啟了浩浩蕩蕩的商業化進程,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已經卓有成效,但比商業化更深層次的目標其實是實現電影工業化。

一個市場,一個是製造能力,他們是相輔相成的。

但如何找到適合華夏電影的工業化之路,怎麼走,如何走,他還沒有形成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案,目前也是在摸著石頭過河。

通過加強院線基礎建設,加大電影投資,利用中影的體量去製作那些民營影視公司輕易不去涉足的高成本大場麵的電影,以期望帶動華夏電影市場的發展,

目前來看,效果還是很顯著的,這幾年,整個華夏電影市場,發展迅速。

2008年截止目前,國產影片票房已經突破25億元,占到票房總收入60%以上,全國城市電影院可統計觀影人群1.7億人次,較2007年的1.3億人次增長了30.76%。

而總電影票房收入也達到了43.41億元,比2007年的33.27億元相比增長30.5%,連續三年保持25%以上的票房增長率。

這個成績在哪裏都是說的過去的。

可是說,自他韓三屏平正式擔任中影集團董事長以來,整個華夏的電影市場開始了飛速發展。

但從孫羿剛才的話中來看,貌似路子走得不是很對,或者更準確的說,僅僅關注電影市場所取得的票房成績,是不能夠代表電影的工業化水平的。

僅僅是因為這年頭,國家整體的經濟形勢向好,大家手裏都有了點錢,看個電影逐漸成為了一種比較時髦的娛樂方式,這才有了這個成績。

說白了,就是觀眾還沒見過世麵,好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