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大叔夫妻倆意外地發現,小陶的性情和他父母完全不一樣,頭腦清醒、誠懇有主見,對於自己父母身上存在的問題他心知肚明。
就這個問題,小陶開誠布公地和邱大叔他們談了談,並沒有藏著掖著,或者故意裝糊塗。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了解到,小陶雖然從小在老家長大,但對於他來說,沒有和父母一起生活或許是一件好事也不一定。
把他一手帶大的大伯和大伯母,性情坦率正直,最難得的是他們無論對上對下還是對自己的配偶,都能“好好說話”。
可別小看了“好好說話”四個字,如果用這四個字作為評判父母的標準,隻怕這世上大半的父母都要被判定為不合格。
年輕人能扛事,又不和稀泥,邱大叔夫妻倆覺得這樣的女婿似乎也不是一無是處,態度頓時就軟和了許多。
沒過多久,他們又見到了小陶的伯父伯母,兩口子懸著的心又放下了大半。
正如小陶說的那樣,他伯父伯母為人很不錯。
邱大叔和自己正牌親家說不到一塊去,和小陶的伯父一家子倒是很談得來,想來這樣的人帶大的孩子,應該也不會差到哪去。
這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選擇,雖然未來親家看起來不太好相處,但隻要女婿和女兒是一條心,那這個選擇也算值得。
婚後,小陶也證明了自己,他在婚前的承諾都做到了。
從這個角度說,邱欣悅確實沒有選錯人,但是對於陶母這個婆婆,她還是看走眼了。
一開始她以為陶母深受老觀念的影響,頂多也就是重男輕女罷了,萬萬沒想到陶母她居然不走尋常路。
別家婆婆重視家族傳承,大不了就是想要孫子,陶母也重視家庭傳承,可她重視的是她自家的傳承,也就是陶家的傳承,而不是常家的。
順便說一下,陶父當年算是上門女婿,小陶是隨母親姓的,陶父本人姓常。
陶母一方麵對於自己找了個上門女婿感到很得意,一方麵又覺得自己的兒子算不得陶家正兒八經的血脈傳承,畢竟小陶隻是陶家的外孫,隻有自己弟弟的兒子才是真正的“長子嫡孫”……
她倒是從來不催生,對於有沒有孫子也並不熱衷,隻是三天兩頭給小陶兩口子洗腦,說舅舅離婚後一個人帶著表弟不容易,一定要對他們好,有什麼好的要先想著舅舅,娘舅如父,要把舅舅當爹一樣看待,把表弟當親弟弟一樣對待……
對於陶母的腦回路,別說邱欣悅了,就是小陶都相當無語。
如果陶母隻是嘴上說說倒也罷了,偏偏她行動上更積極。
結婚前邱欣悅送給陶父的禮物,一條名牌皮帶,某一天她突然發現出現在舅舅的腰上。
夏天邱欣悅的單位剛發的降溫福利,剛放進冰箱不到兩天,冰箱就空了一大半,一問是被陶母送到舅舅家去了。
中秋節朋友送的月餅禮盒,還不知道是什麼餡的,轉頭就不見了,不用問肯定已經閃現到舅舅家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