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武元年,寒冬!
今年的雪來的格外的早,也格外的大!
百姓們還沒有來的及從之前的水災中緩過勁來,又遇上了這百年難遇一次的雪災。
適逢大獻獻文帝駕崩,年少的獻武帝繼位。年少的獻武帝終究年少,遇見如此嚴重的雪災,著實慌了神。
再加上大獻西北邊關突遇突厥人強攻,大獻皇帝不得不增派兵力支援,而軍中糧草兵馬皆取自百姓手中,百姓的日子便過得愈發艱難!本就活不下去得百姓,不僅得不到賑災,卻還被迫服起了更重的徭役,可悲可笑!
世人皆說:“大獻得日子不長了”
坊間童謠時有傳唱:“大獻三百一十載,終究步入前朝塵!文帝駕崩武帝幼,旱災雪災突厥襲。天災人禍長叨擾,富貴家中仍戲伶!可憐百姓餓寒饑,餓殍遍野無人提!”
-------------------------------------
“先生,先生,聽說突厥強襲我大獻,我們啟明寨還能呆下去嗎?若虎牙關失守,我啟明寨首當其衝就會受到突厥人得襲擊,我們還是早早得收拾家中細軟,向中原逃去吧!”
西北大地,離虎牙關不遠的一座寨子裏,一群婦人正在私塾內大聲詢問教書先生,滿臉的慌張與焦急。
在場的眾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啟明寨子的人,在這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自然有著自己的基業,也有著不願割舍的故鄉,所有人都希望眼前的先生能夠給自己一個肯定的答複。
先生是個外來人,沒人知道他來自哪裏,但他的話從來沒有出過差錯。
“大家放心,回家該給自己家娃兒該燒飯燒飯,該搗衣搗衣,不用慌張,更不用離開這世世代代生活的啟明寨,匈奴打不進來的!”
白發先生笑嗬嗬地對著眼前焦急的婦人們說道,眼中還頗有幾分輕鬆的意味。
看到先生如此說法,眾婦人懸著的心也便落了下來,紛紛向先生行禮,退出了先生的私塾。
“先生,您怎知這匈奴一定打不進虎牙關?我偏說匈奴能打進虎牙關,先生又該如何解釋?”
一位身穿青衣,眉清目秀的少年滿是好奇地詢問眼前地老人,自少年幼時起,先生說的每一句話就沒有錯過一絲半毫,這也讓少年對於先生過人的本事愈加好奇。
“因為這有我,也有你!”
先生笑嗬嗬地回答了少年,便自顧自地走進了自己廂房,呼呼大睡起來。
少年喚作顧北寒,是先生在十四年的晚上從寨子外領回來的。
當時的顧北寒向著方圓幾十裏唯一有火光的啟明寨跑來,身後還有幾隻西北荒原上的惡狼。
不知先生是早有預料,還是偶然,他早已在啟明寨歪等候。
先生隻說少年與自己有緣,便一直將少年收留在身邊。
那年少年六歲,身後背著一把紫色細軟包裹著的長劍,問少年姓甚名誰,來自何方,少年全然不知,嘴裏隻喃喃一個字“顧”!
先生在天寒地凍的西北邊陲收留了少年,便由此喚少年顧北寒,少年也是奇怪,學任何事務都是其快,但就是不會說話。
先生教顧北寒琴棋書畫,教顧北寒合縱連橫,顧北寒不多久就能掌握,但直到八歲,顧北寒也沒有從嘴裏蹦出一個字。
寨子裏的孩童皆喚顧北寒“啞巴”,而顧北寒也不惱,每次遇見他人喚自己啞巴,便咧嘴一笑算作回應!
顧北寒十歲那年,他遇見了一個在啟明寨子外練劍的老人,老人是個瞎子,但是這絲毫不影響老人手中的劍在空中飄飛。
時而起,若飛龍在天,時而落,如蛟龍翔潛。
劍舞翩翩,長劍翻飛,刹那間無數劍花,紛紛展開。又一瞬,萬花凋零,枯萎,化作塵埃!
劍雖舞的漂亮,但人卻望著遠方,久久佇立,滿麵愁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