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朝堂爭辯(1 / 2)

戴胄來見李世民,看到高士廉、魏征、長孫無忌、溫彥博也在場,但他沒顧得及和這幾人打招呼,而是徑直向李世民奏道:

“陛下,那兩名冒牒參加這次科考的,其實罪不當死。”

此次會試,考生雲集京城,前麵已經說過了,能夠來參加會試的,都是經過嚴格的身份限製和預選機程序的,但武德年間,這些前來參加會試的,都是各種徇私舞弊,有冒充身份的、有夾帶私物的、有槍手代考的等等,屢禁不止。李世民也是深知這些流弊的,於是在會試開始之前就已經接連發布詔令,要求令行禁止,然則,總有那些人喜歡當這個試金石。

大理寺在負責審查考生資格的時候,戴胄就極為認真,當即發現了那兩個考生,他沒有多說,立即將此二人下了獄。李世民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囑咐戴胄:“放榜之日,可將此二人押到朱雀門梟首。這樣得中舉子欣喜,作偽者傷悲。”

戴胄也是點頭就答應了,但他回去翻看了《武德律》,發現裏麵對於作偽者最高的處罰是流放,而非是死罪,於是乎就急匆匆來找李世民請旨。

而李世民這邊,正在和高士廉等人一臉高興地談論著這次會試,卻被戴胄給打斷了,著實有點煞風景了,李世民瞪著戴胄:“朕以前的詔令中讓他們自首,若是不自首則處死。朕也是親口對於交代過,你自己也是點頭答應過,怎麼就變卦了?且朕詔不自首者當死,而今又流放了,你這不是讓朕有失信於天下嗎?還是說你是想賣獄?”

“陛下若是立刻把他們殺了,臣也不敢說什麼。隻是陛下將罪人交給臣來處理,依法辦事,可就是臣的本分了,臣現在就是在依法辦事,臣不敢有虧於法。”

李世民聽完這話,眉頭微皺,看向一旁的魏征,心想:這戴胄是想成為第二個魏征嗎?遂說道:“魏卿啊,你多次諫朕要信守承諾,如今這戴胄要守法,卻要使朕失信於人,你看這事該如何處理?”

魏征稍作思索,便拱手答道:“陛下以誠待天下,那是不會錯的。臣想戴胄這樣,必定是有他的道理,況且這事,守法與失信並不矛盾。”

李世民聽完,點了點頭,要戴胄繼續說,戴胄則一本正經地說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陛下,法者,布大信於人,言乃一時的喜怒。陛下因為一時憤怒想要殺了這樣的人,現在知道了不可殺之,使其從法而流亡,這是忍小憤,存大信。如此,天下人則更加相信陛下心存誠信。”戴胄的一番話,讓魏征都感到意外,不錯,這也是他所讚成的,他擊掌就要稱讚的時候,話卻被蘇皓給搶過去了:

“戴大人此話在理呀。陛下,國之大者,莫過於法,而法,則是最為基礎的道德規範,既然《武德律》有所規定,那就流放吧!”李世民看到蘇皓突然出現在這裏,立即起身問道:

“先生,你不是在訓練禁軍嗎?怎麼也突然來此?”此話一出,在旁的眾人除過魏征、房玄齡、杜如晦、戴胄,其他名儒都震驚了,要知道,今上是何人,以計退了突厥大軍,又以鐵血手腕鎮壓了反叛者羅藝,可現在卻對著一個才十幾歲的少年如此恭敬,他們很想試試這少年究竟有何才能,但少年並沒有理會他們,而是對李世民繼續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