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章 未命名草稿(1 / 1)

“如果風能將思念送至所想之人耳邊,那一定震聾發聵!”

火把節這天,支教點放了兩天假,我們分成好幾支隊伍,大家各自以自己的方式慶祝著。我和慧姐,周老師,徐總,羅老師還有甘老師留在了支教點。我想我也得過這個節,便想著,給自己做頓飯吃,於是摩拳擦掌,花費一個小時做出了一頓飯,邀請了其他幾位老師一起。最大的敗筆是將青椒肉絲炒幹了,一開始想藏起來來著,但是當慧姐問我,肉呢?我從櫥櫃後麵拿出來那盆黑乎乎的東西端上了餐桌。神奇的是,大家誇著飯做的好,周老師和慧姐將那盆黑乎乎的肉給吃完了!不管好不好吃,反正是吃完了。

一個吃飽喝足的中午,外麵的雨軟綿綿的飄著,我坐在樓上聽著耳邊的歌賞著雨,忽然聽見,宵雲(我的學生,一個自帶搞笑氣質又格外內心敏感的女孩)在喊“阿老師!阿老師!”我以為出現了幻聽,躺回座椅裏,聲音越來越近,直到她出現在我的視野裏,她穿著一件紅色的校服,手裏拿著兩把火把向我走來,她的身上濕了半邊,她笑嘻嘻的。那一刻,隻記得什麼擊中了一天異地他鄉的酸澀感,她用彝語對我說“我來給你送火把!”

那天收到很多朋友的問候與祝福,通過屏幕分享著他們的過節的氣息 ,我想我也度過了一個格外有意義的火把節。受到女孩父親的強烈邀請,我們穿過了一座山,去到了那裏,我想著支教點八點開始上課,她們常說自己六點就爬起來趕路了,當自己親自去走過“她們每天滿懷開心,穿過悠悠長路,和我們見麵”的這段路裏,後麵就格外珍惜與他們的見麵!

她的家在山的另外一側,許多房子零零散散的分散在半山腰上,白牆與瓦屋在這滿山綠色裏像虔誠的守護者。在那個家裏,看見了許多人,他們熱情的讓我們難以招架,另外幾個老師因為語言不通稍顯拘束。羅老師和甘老師我們幾個坐進裏屋,那裏有燃起來的灶火。學生坐在一旁,母親怎麼都不肯坐下,滿臉笑意站在一旁問我們要不要再吃些什麼;耳邊是老爺爺向老師們詢問著:我們從哪裏來?外麵怎麼樣?他也自豪的提起年輕時去外麵拚過幾年,還不斷向我們表達謝意。可又何德何能,擔得起老人的不斷感謝呢……

臨近傍晚,對麵山上已經有星星點點的火焰,叔叔招呼著我們點起火把。圍成一圈,小朋友,誌願者們看著中間湊在一起燃著火的火把,相視一笑。我們走出門,天空仍然飄著雨點,我們向屋子上邊的公路走去,此刻來時泥濘的路就不顯得艱難了,我們舉起手裏的火把,另外一隻手相互扶持著向上走去,這段下坡路成了上坡路,我們都會往上走!

我僅用自己會的幾句慶祝火把節的俗語 喊著,身後傳來謝姐的聲音,她學著,緊接著傳來第一聲,第二聲……也神奇的串了起來,回蕩在那條小路。 火把燃得極旺, 我們上了公路,火逐漸小了,興奮感卻隨著天越來越暗而逐漸放得更大!

散是一堆星,聚來是一團火!我們將剩下的火把放進那條公路中間,叔叔讓我們合張影,他在鏡頭背後笑的很開心,黝黑的皮膚露出他的白牙。宵雲說叔叔經常唱歌,我們起哄讓叔叔唱幾首,他略帶羞澀,不肯開口,就站在一旁看著我們鬧。

夜開始深了,村裏的人們聚到廣場裏,有藏族、苗族、蒙古族,人們都不認識對

方,卻能相互點頭示意,微笑著互相點頭回應

村民們開始跳起舞來,我們起先在外麵看著,後麵被氛圍感染,不知被誰起了頭,走進了人群裏,不知是篝火太過炙熱,還是身邊的朋友們太過激動,內心燥熱,在那一次次人們圍著火跳起不知是哪個民族的舞步裏一浪高過一浪……

我們揮手告別,宵雲的父母親在後麵送我們,有緣再見!在回去的路上,不知是誰提起了合影,恍惚反應過來,沒有“和宵雲一家留下張照片”是我這一趟在過去十九年裏異地他鄉的火把節裏最大的遺憾……

“中間燃著的篝火,大家笨拙的舞步,遠山星星點點的火把,天空飄著的雨,以及父親記錄孩子的鏡頭,善歌善舞的村民……”留在了身後,我們踏著風,向支教點走去,那天的雨淋濕了衣裳,黑夜卻讓情緒放大,那段走回支教點的路上,久久不能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