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有些意外。”
“在唯物論全麵普及和盛行的時代,也怕是隻有我們這群把腦袋當渦輪機使的人能往這麼...跳脫的方麵想了。”
“這樣一來,我們怎麼知道身邊發生的一切,孰真孰假呢?”
計懷穀輕咳幾聲打斷了隊員們感歎式的發言,討論人員已經不知何時因為他的經曆和見解自動將他當作了中心人物。
“對於我所述的那些不合常理的、與我第六感有巨大偏差的事情——
雖然一個科研人員說第六感很不嚴謹——
其中我所見所感的“物質”已經部分脫離了我的主觀感受,主客觀反饋不一致時,我的精神層麵一定是多少出了點問題,
可是目前的群體情況和醫學報告證明這不是一次偶然的精神病,而是更本質的東西。
現在的發現表明,可能導致產生“幻覺”的部分隻與那些我所見的殘缺的部分相關,且“幻覺”也隻是讓這些事物更加合理化。
所以我們目前還是可以站在一個絕大部分事物仍是我們所熟悉的物質的角度,借我的感知,把一切當成真的來看待。
同時必須正視意識的問題,把它當成一個核心問題來研究,才有可能找到事件的突破口。
至少目前隻有這樣,一切研究才有發展下去的可能。”
“你說你之前照鏡子的時候,發現自己的身體在‘物質’層麵已經隻剩一小部分了,
也就是說按照生物學角度,你現在不可能活著,
既然已經暫定了意識這種抽象事物的關鍵性,那我們是否可以假定,在這個世界,意識和物質是有一種未曾被發現的互相平衡、穩定的關係,
又或者更甚一步,有一種媒介,可以促成它們的單向或雙向轉換?”
說話的人名為石一,本是這個研究所的核心研發成員,因為足夠大膽而有突破性的點子接連晉升。
計懷穀認真地看向石一:
“你說的十分在理,剛好和我最近的一個發現有所契合,
我偶然發現在那些有殘缺感,但被‘意識’修補過的地方,附著了一種不可名狀的、淡到可以忽略不計的東西,甚至不清楚它到底屬於意識物質的哪一範疇,
暫且稱這種東西為‘混沌’吧,混沌給我的感覺是一種介於意識物質二者之間的東西,但如果將其作為一種媒介來看,
它更像是一種把意識給具象化的東西,也就是可以運用混沌,讓那些被修補的部分真正變成實體。
隻是不知道為什麼,混沌的量實在太少了,以至於我看到了那些‘不存在的事物’,它們似乎本該被真正物質化修補。
而我能看到這些東西的原因,想必是我和那些死物一樣遭受了莫名的一種侵蝕,
讓我們有物理特征的實體被剝離了一部分,並且用某種意義上等量的意識代替了。
我可以說是和他們同源了,自然能互相‘感應’。”
“可是那些恍惚群在你的眼裏並不是和你同源的情況,你之前說他們和你的肉體被侵蝕相比,更像是靈魂被抽取了,
那我們可以假設,意識依然是意識,也就是我們有主觀思考能力的精髓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