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陳亞平 科技“鼎天”產業立地 (2)(1 / 3)

如今檢視自己的產業思路,陳亞平仍尚存當年失落於VCD大潮的影子。這些年的苦苦反思,“四川電子產品製造業基礎條件薄弱,產業發展不配套,製造成本居高不下”,這樣的話,仍然時常掛在陳亞平的嘴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對後來鼎天之路的選擇和判斷。“你可以造VCD,但很快你會發現,方圓10公裏內居然沒有製造螺絲釘的”,而沿海家庭作坊之所以能一路紅旗飄飄、前赴後繼催生出幾個大佬,陳亞平認為這跟那裏有良好的工業配套有著密切關係。“在四川隻有長虹是個例外,因為通過多年的積累,長虹擁有了一個完整的工業配套體係。”陳亞平很清楚自己選擇“產業立地”之路將要承擔的是什麼。

今天,很難想象VCD之痛對陳亞平意味著什麼。但是高新區光電產業園、德陽科技產業園的一箭雙“園”戰略、多媒體係統和軟件出川入京,既而全國開花以及入主有幾千人的上市國企東方電工,陳亞平以後令人眼花繚亂的市場、資本和產業運作,“的確讓局外、局內都有些看不明白了”。而陳亞平心中卻清如明鏡:“四川IT企業產業化之路,首先是OEM之路。”鼎天憑什麼與國際巨頭合作?陳亞平做的,無非是從鼎天的實際出發,尋找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土地、有資本、有影響、有渠道……“他們總會來的。”陳亞平很自信地說。

走出盆地進軍北京

1996年,是陳亞平永遠銘刻於心的年份。因為在陳亞平的印象中,從這一年開始,鼎天也正式邁出了出蓉出川、叱吒江湖的第一步。和眾多企業家一樣,陳亞平把進軍方向首先定在北京。

VCD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但一向樂觀而堅韌的陳亞平已經把目光鎖定到曾給自己帶來無數遐想與輝煌的多媒體軟件和係統。顯然這是鼎天的發家絕技和看家本領,在多媒體軟件和係統領域,放眼產業,鼎天仍然還是一枝獨秀。"2003中國電子政務IT

100強”金秋亮相,北京鼎天軟件有限公司在百強榜上位居第14;“電子政務軟件30強”排名第9;在參與“國家級信息係統建設”廠商中名列第一;電子政務OA係統占國內55%的市場份額。

盡管自己把不少時間花在了VCD產業之路上,給了對手以快速成長的機會。但是,陳亞平對鼎天的多媒體軟件和係統仍是信心滿滿。這種信心來自鼎天擁有這個領域令人羨慕不已的專家隊伍,擁有不可小視的品牌積累,擁有優秀的渠道資源……

事實上,陳亞平這一步棋已經不是“鳳還巢”的戀舊或“東山再起”的重複。站在全球和全國多媒體產業的大局上,一幅“集中火力,攻克北京,再克華北,自上而下,直至全國”的電子政務多媒體係統和軟件的市場拓展圖呼之欲出。

“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同時也是中國的信息、資本和渠道中心”,陳亞平經過“痛苦的思量”,最後決定暫時放棄雖風頭正勁卻“人滿為患”的民用多媒體應用領域,轉而把全部精力放在了電子政務多媒體軟件和係統開發及推廣上。

從招生係統跳出來的陳亞平很清楚電子政務多媒體係統的巨大市場空間,同時他更清楚這個特殊的應用群體不無挑剔的技術、服務和資金要求。對剛剛小有發展的鼎天來說,要想啃這塊大蛋糕,首先麵對的就是巨大的開發風險。因為市場最可靠的情報顯示,聯想、北大方正等IT巨頭也在磨刀霍霍,加緊爭奪這一豐盛得令人難以想象的宴席。一時間,圍繞著電子政務多媒體軟件和係統研發及推廣的大戰一觸即發。

“誰能獲得中南海黨、政兩套多媒體網絡係統和軟件的係統集成商獨家供應權,將關係到整個戰役的成敗。”

同時讓鼎天擔憂的是,任何一套多媒體軟件都需要企業預先支出數百萬元之巨的開發資金。換言之,對鼎天這個民營軟件企業來說,參與這場角力既可能一舉獲得全國電子政務多媒體係統的巨大蛋糕,也有可能一著不慎、全盤皆輸,跌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狹路相逢勇者勝,陳亞平很清楚經商就是冒險家的遊戲,何況自己的籌碼是如此的炫目。

與競爭對手比較起來,鼎天最大的一個劣勢就是地處四川腹地、遠離北京,與目標群體溝通不便。就在這時,一個如同天賜的機會降臨到鼎天身上。北京一次機要會議在四川青城山舉行,而會議多媒體係統的提供商正是急於進京而不得其門的鼎天軟件。在成都市委的引見下,鼎天軟件參與了會議,並獲得空前成功。與會人士對鼎天這套會議多媒體係統交口稱讚,北京客戶對鼎天多媒體也有了濃厚的興趣,表示這樣優秀的係統應該引到中南海。來自高層的肯定,讓陳亞平感覺非常興奮,當即決定對自己的多媒體辦公係統進行更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