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況(1 / 1)

中國的半球位置:中國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

中國的海陸位置: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領土遼闊廣大,陸地總麵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第四位為美國。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麵積相等。

中國的疆域:中國陸地邊界長達2.28萬公裏,東鄰朝鮮,北鄰蒙古,東北鄰俄羅斯,西北鄰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和西南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等國家接壤,南與緬甸、老撾、越南相連。東部和東南部同韓國、日本、菲律賓、文萊、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隔海相望。

中國的領海:領海由渤海(內海)和黃海、東海、南海三大邊海組成。

中國的行政區劃:中國現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縣級市、自治縣)和鄉(鎮)三級,中國有34個省級行政區,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在曆史上和習慣上,各省級行政區都有簡稱。省級人民政府駐地稱省會(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國的首都。

中國的地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麵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麵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西南走向。

幾百萬年前,青藏高原隆起,地球曆史上此一重大地殼運動形成了中國的地貌。從空中俯瞰中國大地,地勢就像階梯一樣,自西向東,逐漸下降。受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撞擊,青藏高原不斷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號稱“世界屋脊”,構成了中國地形的第一階梯。高原上的喜瑪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瑪峰高達8848.86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第二階梯由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和塔裏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組成,平均海拔1000—2000米。

跨過第二階梯東緣的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東直達太平洋沿岸是第三階梯,此階梯地勢下降到500米至10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著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遊平原,平原的邊緣鑲嵌著低山和丘陵。再向東為中國大陸架淺海區,也就是第四級階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中國的氣候: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從氣候類型上看,東部屬季風氣候(又可分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西北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青藏高原屬高寒氣候。從溫度帶劃分看,有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和青藏高原區。從幹濕地區劃分看,有濕潤地區、半濕潤地區、半幹旱地區、幹旱地區之分。而且同一個溫度帶內,可含有不同的幹濕區;同一個幹濕地區中又含有不同的溫度帶。因此在相同的氣候類型中,也會有熱量與幹濕程度的差異。地形的複雜多樣,也使氣候更具複雜多樣性。其中季風氣候尤為顯著。

中國的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的季風氣候特征。由於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較近,因之氣候受大陸、大洋的影響非常顯著。冬季盛行從大陸吹向海洋的偏北風,夏季盛行從海洋吹向陸地的偏南風。冬季風產生於亞洲內陸,性質寒冷、幹燥、在其影響下,中國大部地區冬季普遍降水少,氣溫低,北方更為突出。由於中國的季風氣候,大陸性較強,也稱作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的優勢 複雜多樣的氣候,使世界上大多數農作物和動植物都能在中國找到適宜生長的地方,使中國農作物與動植物資源都非常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