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去年,也就是2022年,國家按例發布過最缺人員的工作崗位,機械類的崗位占了不小的比例。機械設計人員的缺口也很大。
我模糊記得,裏麵車工,鉗工,銑工等一線操作崗位缺口是機械類中最缺的崗位,接著是機械設計等二線崗位。
根據我從學校招聘情況,學長學姐們的就業情況,以及老師們的企業工作經曆來看,進行試驗的各種工種缺口也很多。
很多大企業最缺的就是頂層科研工作者,以及底層大量的試驗與加工人員。比如我一同學從在某院下的某企業工作,他之前工作時看院內的招聘情況,有些崗位學曆是雙985,甚至三985也已經沒有用了。
因為那些崗位需要的不隻是高學曆,更要的是高智商,頂尖想法與創新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我之前看過某研究院一篇公開的招全球英才的招牌計劃,裏麵明確的說到要全球頂尖人才,或者行業內頂尖人才。所給予的福利待遇當然也不錯,不過有沒有人去就不知道了。
試驗人員和加工人員缺少(用工荒)也是正常的。生活成本升高但是工資不怎麼漲,生活壓力增大,幸福感降低,工作變得越來越沒意義。
重複性的輕體力以及重體力工作所具有的各種收益已經無法滿足年輕人對生活的支出,很多工作自然就沒有人幹了。
更何況傳統工科還要經常兩班倒或者三班倒一個周幹六天是很正常的事情,身體素質差的很難抗住高強度高壓力的工作。職業病也經常困擾著從業者。
我上家公司有表麵處理等崗位,那些崗位的工資比其它崗位要高不少,因為表麵處理還有其他一些崗位對身體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很多工作完全就是前半輩子掙錢,後半輩子用這些錢去治病。
此外,機械設計缺人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在很多招聘網站上看了機械設計類的工作,二三線城市的大部分企業給本科生開的工資基本是3000到4000,5000以上的很少很少。工作時間基本是866,很難看到雙休工作,即使寫的是雙休,工作後怕又是另一種情況。
我們家那邊有個大企業開的機械設計工資,本科能在7000到10000,但是工作時間是896,甚至是8106,一天十幾個小時的工作(不算通勤)時間是很累的,所以每年大量的學生去,但是也有很多員工從裏麵離職。
同學也有在北都某研究院的某研究所工作的,崗位是勞務派遣性質的,也是幹試驗,不太累,但是工資也不高,一個月到手6000多點。
傳統工科行業現在處於的位置很尷尬,缺人是真的缺人,也的確招不上人來。但是科技發展也到了瓶頸,大家隻能去搶存量,去搶其他企業的生存空間,造成了內卷。更何況,製造業的利潤低,成本高,很難吸引資金,重資產的企業,工資很難比其他行業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