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高明十五年(1 / 2)

太祖沈弼,正統皇家出身,建功立業於前朝,封為雍王,前朝天下大亂時,在汴州的沈弼乘勢起兵,曆經四年,一統全國,穩定朝綱,後在西京稱帝,定“雍”為國號。

雍朝第二位皇帝是太祖長子沈佑,年號高明。

大雍朝在沈弼父子經曆長達二十年的治理下,百姓們得到長久的安寧,其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等方麵均達到前所未有的成就,雍朝國力空前強盛,步入盛世。

金無足赤,興盛的雍朝也有外強內亂的時候。

高明十五年十月。

連日陰雨,天氣潮濕,讓人感到格外沉悶。

淩厲的秋風伴著雨水吹過街道,放眼望去,寥寥些許的行人步履匆忙,往日叫賣的挑夫零星可數,開門的商鋪生意清冷,就連往日興隆至極的田家酒肆,此刻小二也靠在門檻旁打瞌睡。

見此情此景,柳茹皺起了眉頭。

他放下卷起的車簾,盡量讓自己不去多想。

高明皇帝沈佑正值壯年,可入秋後卻突然病倒,算到今日,剛好有半月未上朝,太子沈晏南雖超群出眾,可畢竟尚未及冠難當大任,此時出這麼一檔子,朝廷內外難免人心惶惶。

憂心並非空穴來風。

高明皇帝一母同胞的弟弟永王沈邕,是當年先皇心中的繼位人選之一,與沈佑常年被作比較,直至先皇駕崩當日,沈弼才在眾臣前下詔傳沈佑繼承皇位,沈邕則在詔書未廣告天下時,已收斂鋒芒,稱病為由推脫所有政務,此後常年待在府中安心禮佛,更不與朝中大臣私交。

高明十一年,皇帝念其生母遺願,加上永王多年來並無二心,與聖上兄友弟恭,皇帝允其入朝參政。

但近年來,暗中擁護永王的老臣越來越多,甚至民間傳起若永王為皇,大雍可再拓無數疆土的大逆不道之話。

高明帝這一倒下,朝臣們表麵各司其事,其實暗中卻有無數動向。

身為太師的柳茹看上去雲淡風輕,依舊日日入宮為太子授課,可隻有他自己知道,近來已多久未睡過整夜覺。

柳家雖不是世代簪纓,但柳茹靠自己一步步走到三師之位,他內心自負清高,從不屑於和任何人為伍。

所以當下就算他有心,也無同僚願與他探討眼下形勢,畢竟天家的事,若不是一黨之下,不是過命交情,誰敢在他人麵前胡亂猜說。

隻是柳茹萬萬沒想到,今日剛一入宮門,神龍殿就來人請他過去。

再從神龍殿出來時,柳茹整個人都是虛的,明明早已入秋,可貼身的內衫還是讓薄汗浸了透。

他餘光掃了一眼身旁的小廝,這孩子還是當初老太太從揚州帶來的,是個本分老實又忠心的孩子,心有無奈,卻沒辦法,隻能深深的歎口氣。

願吉人自有天相,希望他能度過此劫,平安無事回到太師府。

跟隨著公公往東宮方向去時,柳茹想了許多,甚至近來半個月都沒這一路想的複雜。

入了東宮,他照常授課,隻是思緒偶有走偏,自己下句接不了上句。

見他心神不定,太子沈晏南微微蹙眉,心中不禁懷疑父母的安排。

二皇子沈晏明並不知情,隻是輕聲喚他一聲作提醒:“太師大人。”

柳茹這才拉回思緒繼續講課。

授課結束,他照舊如常,領著小廝從東宮出來,直徑坐上馬車,隻是藏在廣袖中的雙手即使緊握也依舊在顫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