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五分,中為大魏,地廣物博,人傑地靈,物產豐富,百姓安居樂業。北為漠北,天寒地凍,牧業發達,農業稀缺,物產不豐,將士驍勇善戰,對天府之國大魏虎視眈眈,屢有摩擦,是為大魏一心腹大患。南為南闕,瘴氣遍布,是阻礙通商的頑石,亦是天然的屏障,與大魏隔著星城遙遙相望。西有西樾,地廣人稀,民風淳樸。東有東洋,不喜征戰,馬弱兵少,與漠北比鄰而居,背靠大魏,偏安一隅。大魏代代明君在上,愛民如子,將士驍勇,他國莫敢來犯,盛世昌平,海晏河清,由此大魏傳承上百年。
然百年後,士族林立,紮根朝廷,互通婚姻,滲入官員之間,代代丞相必出自世家,朝中近半數官員出自士族林謝梁陳。一時間,世家權力見長,一度隱隱壓製皇權。世家子弟,貪玩享樂,欺壓百姓,世家大族,偏聽偏信,屢屢袒護族中犯事子弟。三代之後,謝家內亂,敗走京都,隱居江淮。淮安周氏自此入朝,乃天子近臣,世襲帝師之位,教導儲君。內不安,漠北虎視眈眈,屢有摩擦,朝廷欲派兵鎮壓北境,京都武將屢受文臣打壓,在京都的紙醉金迷下士氣萎靡、貪圖享樂,受製於朝廷,不足以鎮守苦寒的北境。桓安薛家由此入朝,世代鎮守北境,世襲鎮國公之位。
景明元年,幼帝即位,年方十歲,史稱嘉靖帝,受教於帝師周凜。景明八年,嘉靖帝大婚,親政。少年夫妻,舉案齊眉,恩愛兩不疑。景明十二年,林氏有女,性格婉順,姿質豐豔,擅長歌舞,通曉音律。受詔入宮,得元後看重。
景明十五年,元後薨,留下繈褓幼女,嘉靖帝悲。林氏女自請照顧公主,一身才情,得帝青睞,後得寵,受封才人。景明十八年,育有一子,受封宜妃。宜妃恭順柔婉,簡在帝心。盛寵之下,蔭及親族,父官拜丞相,兄弟均贈高官,長兄身兼戶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林氏由帝親自提拔,予抗衡世家。景明二十八年,儲君才能出眾,帝心生忌憚,欲廢太子,另立宜妃之子懷王為儲君,林氏生異心,與士族合作,由此世家把控朝政,權力達到頂峰,壓過皇權。自此,大魏陷入爭權奪利的內亂十年。民間,世家腐朽,為官不仁,魚肉百姓。出生士族之少年,豪擲千金,遊戲玩樂,百姓食不裹腹,衣不蔽體。旱澇之時,易子而食慘象屢有發生。
景明三十四年,廬陵節度使宋成明以清君側,反林相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帝言林相亂朝當誅,嫡支一脈五歲以上男子皆入獄秋後問斬,三族內流放關外。並以宜妃幹政為由,禁足宜妃,圈禁懷王。林家求助無門,分崩離析,痛斥宜妃忘祖。林家斬首那日,宜妃自縊於佛堂的梨樹下,時年三十八歲。
景明年末,帝悔悟,發落世家,世家元氣有傷。臨終之時,傳位於太子。太子李熙宸登基,年號元嘉,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勤政愛民,雖掣肘世家,政治難得清明,一隅安康,後世稱為文昭帝。
元嘉年間,帝欲立薛側妃為後,眾臣百般阻撓,於是乎,後位空懸多年,宮中以貴妃薛氏為尊,後宮再未新添一人。
當時,人才輩出。坊間戲言,“京都有雙絕,李郎並周郎。白衣描似畫,橫霜染風華。”李郎即太子李珩,周郎便是昌平長公主李熙晗獨子周其琛。此二人,文采斐然,驚豔絕倫,互為臂膀,交付信任,一心為國,嘔心瀝血。少時遊曆大魏,看大魏景色,察地方治下百姓之生死喜樂,變法圖強,保家衛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桓安薛氏薛璟少年將才,鎮守星城,“殺神”之名,傳遍南闕,南闕莫敢來犯。
然大廈將傾,朝廷已經從根部徹底腐爛。他們縱有經天緯地之才,驚才絕豔之舉,又有何用?終究不過是回光返照的最後一抹夕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