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叮鈴鈴,”鬧鍾響起來,“小蒔,快起床了,要上學了!”小蒔媽媽著急的催促著,掀開被子拉睡的迷糊的小蒔,“媽媽,又遲到了嗎?”小蒔迷糊中說道,“是呀,快!”媽媽一邊給她準備麵包一邊說道。
小蒔趕緊起來,穿好衣服,刷牙洗臉,顧不上吃早點,就背起書包跑走了。媽媽給她把麵包放進書包裏,對著正在下樓梯的陸小蒔喊道:“到學校要記得吃!”
陸小蒔出了門,推著單車,她看到巷子口有一個人在那裏,他是和小蒔一起長大的同班同學,叫張俊源,每天都等著小蒔一塊兒上學。
朝陽下,他頭發黑黑的,一張幹淨陽光的臉,露出一種嘲笑的的表情,說道:“又遲到了!”小蒔匆忙推了自行車,:“快走!”兩個少年騎著自行車,奔馳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下。
到學校,剛好踏著鈴聲進門,陸小蒔剛坐下,蔡老師就拿著書本進來了,這節是語文課。老師在講台講些什麼。
“已經高三了,你們還是這麼懶惰,早來一會兒會死嗎?”蔡老師生氣地說:“該努力的時候就要努力的。”老師語重心長地說。
帶了這個班第三年了,蔡老師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雖然有事說話難聽,但同學們都不很反感他。
所以他在上麵講,大家留在下麵假裝耐心地聽著。
馬上要高考了,天慢慢變暖了,陸小蒔,一個18歲的女孩,學習挺好,喜歡讀漫畫,喜歡畫畫,長大後想當個設計家。想給媽媽設計出最有心的東西。張俊源,一個學習很好的理科生,他有著超乎年紀的智慧。完全不同的兩個人,同在一個班級,從小一起長大。
家在一個巷子裏住,小蒔家在巷子最裏麵,俊源家在巷子口,因為同齡,因為那裏年紀一般的孩子,隻有有陸小蒔,張俊源,所以俊源經常來找小蒔玩,他們在一起,盡管,性格迥異,愛好不同,卻不影響他們對於未來,對於夢想的追求。
小蒔是大概二年級的時候搬來這裏的,她和媽媽搬著一個大箱子,來到這裏,俊源不知道她從哪裏來,好奇的看著這個留著一個頭發齊肩的小女孩,頭上別著一個粉色的蝴蝶發夾,小蒔懵懂地跟在媽媽後麵,媽媽拉著她的手緩緩走過俊源門前,
聽媽媽和一些女人討論,說她們是從外地搬來的,俊源從來沒有見過陸小蒔的爸爸。小蒔也從來不在俊源麵前提及她的爸爸,俊源有時好奇,但始終沒問。
小蒔和媽媽一起生活,媽媽在一家出版社工作,雖然經濟條件一般,但媽媽特別疼愛她,總是把最好的都給她。有時也會很嚴厲,但大多數是溫和的,總是慣著不讓她受一點委屈,像是要彌補她缺失的父愛。
俊源有一個和睦的家庭,家裏條件很好,爸爸開一家公司,媽媽在家照顧他。他從小就很優秀,父母對他給予很大的希望。
記得小時候,小蒔剛轉學來俊源的班級,膽子很小,一個人坐在那裏也不說話,也不和其他人玩,所以沒什麼朋友。
有時不會做老師布置的作業,俊源就偷偷幫她,把自己的作業給她抄,免得被老師懲罰,有時放學路上會給她講講。就這樣他們成了朋友,慢慢有了一種默契,每天上學一塊兒走,放學一塊兒走。
陸小蒔有時不喜歡聽俊源給她講題,說:“我都餓了,沒力氣聽了。”俊源總是用手拍拍小蒔的頭,說道:“你這個笨腦袋,怎麼總想著吃?”小蒔生氣地說:“你每天不用吃飯嗎?真是的!”俊源笑著說道:“好吧,先吃飯,等我長大了掙錢了,給你買很多好吃的。”小蒔說:“真的嗎?說話算數?”俊源篤定地說:“一定的!”兩人背著書包朝家裏跑去。
有時俊源會帶點媽媽做的點心,路上給小蒔,讓她餓的時候吃,小蒔過意不去,就會帶些媽媽做的點心給俊源吃,俊源特別喜歡吃小蒔媽媽做的點心。
從小學一直到高中他們都在一個學校,到了高中他們又在同一個班級,但是人長大了,沒有小時候那般毫無顧忌的親近,畢竟男女生有了些不同。但他們還是比其他人要好些。
高三了,小蒔學習成績有些退步,俊源就每天放學後給她補習一會兒,他是個很理智的人,知道什麼時候該做什麼。
他大小蒔一歲,但是像個老師一樣經常教導她:“要好好學習,以後會有一個好的將來。”小蒔總是不服氣地說:“先管好自己吧!哼!”小蒔想俊源說得很對,好好學習本領,以後才有能力好好照顧媽媽,讓她不那麼辛苦。因為她經常看到媽媽晚上,看著睡著的自己一個人偷偷的抹淚。她不敢問,但是知道媽媽很難過。
蔡老師又布置了一項任務:“每個人今天下午放學之前交一份意向書,談談你對未來的設想和規劃。因為馬上要高考了,應該考慮一下這個。”說完,正好下課鈴聲響了,蔡老師就拿著書本走出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