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雍州府的嘉令(1 / 2)

襄古城是一處坐落在中洲王朝雍州西北境的小城,地勢平緩,水土豐沃。漢河穿城而過,成了此處的母親河,從古至今,襄古城內的百姓憑借這樣的地理環境,勤勞墾耕,一直以來也算過的富足。

中洲曆八十一年,也就是去年,此地獨特的梅雨氣候時令竟比往年多了半個月的雨水。漢河,這條一直滋養這片土地的母親河居然也遭了洪水,全城各鄉民田均鬧了水災,糧食作物嚴重減產。襄古城府府令大人及時命城府各處和城防司配合救災,妥善安置城鄉百姓,開放城府府庫撥糧分散。好在往年城府庫一直有儲糧,積累也是富足,水災後全城未有出現饑荒之象,民聲民怨亦未有沸騰。

災後,雍州府以襄古城府賑災有功,特發州令嘉賞,數日後,有州府來人在襄古城府宣發嘉賞令。城府在府前貼令昭示,百姓聚攏圍觀,嘉令語細情深,對城府,城防司及全城百姓讚賞有加。言辭甚是懇切。但的是字裏行間對是何嘉賞隻字未提,這讓百姓一時不解。有人說或許是這嘉令先到,嘉賞還在路上,但等了數日也未有賞令再來,襄古城內百姓茶餘飯後均在嘀咕這州府的老爺們莫不是昏了頭了,這雍州府便在襄古城百姓中落個寒酸小氣的名聲。又是數月過去,襄古城百姓生活重回以前的正常。百姓們都是實在之人,忙碌起來便漸漸忘了那封來自州府的“寒酸”嘉賞令,隻是偶爾還有少量的閑言碎語。

又是一年的初春,萬物蘇醒,但涼意還未完全退卻,偶爾來個倒春寒,也還是很冷的。路塵出了城府大門,一陣寒風讓他緊了緊身上的披肩,又習慣性的把手操在袖中,原地跺了幾步腳,然後向北走去。

城北是城防司駐地,路塵早已輕車熟路。前往城防司的路上有六家麵館,都是襄古特色的牛肉麵館,做的一樣的牛肉麵,每一家味道似乎都有自己不同,但每一種都能感覺到襄古的味道,這是路塵的感覺。

隔著最熟悉的那家店還有十幾步路,店家看見了路塵,就已開始呼喊:“路少爺,還是二兩不要豆芽是吧!熱黃酒屋裏人喝了不少了,夥計又在熱,你先到屋裏頭坐。嘿嘿!”,老板是個中年婦人,說完便熟練地撈起一團麵下鍋了,麵在滾水裏燙了四五下,撈起扣在一口大碗裏,加上濃鬱牛骨湯底,湯裏有豆腐塊,隨機帶出來幾塊,接著又從醬料中舀出七八片牛肉,隨著些許醬料汁一起放入碗裏,最後淋上少許麻辣油,散上兩指夾出的少量芝麻,一碗襄古牛肉麵就端上來了。還是熟悉的味道。

路塵正要好好品味,身後傳來議論的聲音,原來是兩位食客在談論州府嘉令的事,又是一陣好生抱怨。路塵苦笑搖頭,這州府老爺們若是知道了,不知該做何感想。

路塵本是這城府府令的長子,按說也是官家的人,但在這城中百姓抱怨州府,竟也是不避諱他們。城府府令路清河祖輩就是這襄古城人,這些城裏人自然是知道的。路清河為城民一直做了許多事,且不顯擺官威,深受百姓的愛戴。而作為路清河的親眷,路塵等人自然也是平易近人的。食客兩大碗黃酒下肚,竟直接到路塵桌前高談闊論起來,隻差勾肩搭背了。路塵一陣無奈,隻能一邊笑臉作陪,一邊狼吞虎咽。好不容易抽身出來,快速衝到店外。食客還在身後呼喊:路少爺,改天兒克我屋裏,我婆娘做的牛肉麵也好吃的很,我釀的黃酒也好喝!”

略顯狼狽的走出麵館,麵對食客的“熱情”,路塵倒有些心虛了,稍稍定了下神,又回味了一番剛才的牛肉麵的味道,便又朝著城防司的方向走去。

城防司在城內北門處設營,有城防軍兩千餘人,主要負責整座城市的安防穩定,雖隸屬中洲軍隊,但必要時也可配合當地城府調遣。所以各地城防司與城府的走動也是很多的。城防軍統領林因此刻正立在城牆上向遠處觀望,遠處有一隊七人騎兵正往城門此處疾馳而來,以林因的目力,幾人的動作自然是看的一清二楚

“還算有些樣子。”林因嘴角微微上揚,滿意的自顧言語道。但數息後,他臉色又變得嚴肅起來,甚至有些惱火:“看來還是缺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