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流落聖人言,東出函穀定人倫。
山林多隱濟世才,廟堂水淺難抒誌。
——《聖人傳》”
眾神紀元.末法時代.宇曆5000萬星雲宙
1202宇宙紀11混沌元34銀河年67年十月伊始
3000界“凡星大界”銀河大千界.尚顓域.尚莊大陸.東域
魏都琅琊.西門.折雙笳.宣渚門.升霞山脈.石中城
內院院坊.九州三十六郡神國.端極之海.沙鍾鏈島.山鬼院昆侖山
推開洞府石門,看著入眼一派金紅翠綠景色,龍冉深吸了一口飽含靈氣的清晨露氣,心中很是滿意。
就在方才,他勘破汪洋之力的真諦,踏入了萬象境·洋的境界,才終於從閉關中出來。這一看,自己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連昆侖山山中景致都無大變化。
月前才突破萬象境·海的境界,這樣的破境速度令人驚歎。
但其實龍冉的積累太過深厚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甚至是他有意壓製才到來的結果。
且不論他早已領悟到的劍心種子,神通雛形,便是自己悟出的道技戰神擬、飽讀山鬼院的經書藏卷等等,各方麵的積累早已超越境界的需要,遙遙領先於境界了。
腰側懸掛的銅鈴在山風中鈴鈴作響,龍冉興致所至,手腕翻轉,一杆銀白長槍抓在手中,長槍名為遊龍,長三尺六寸五分,合周天之數,槍身重心分配均勻,兼顧強度與韌性。
朝陽未起之時,龍冉已操練起長槍,磨礪基本功了。
劍心種子給了他極高的出發平台,現在的他僅僅是摸著劍,就仿佛成為練習數十年的老手,隨便鑽研就能有成果。隻是龍冉不想過於依賴劍心種子的反哺,而且說實話,在他心中他依然尤偏愛長槍。
長槍筆直無遮,合一展之長,揮舞起來颯颯生風,攻防兼宜。
但是長槍很吃基本功,不然龍冉也不會一直在苦練基本功,而不去學習槍法套路,因為喜愛,所以重視。長槍就像是一位英勇的將軍,哪怕敵將如雲,縱深虎穴,一杆遊龍傍身,亦可殺個七進七出。
長槍抽擊空氣發出爆鳴,落葉飄飛,龍冉練得癡迷,將對槍的理解灌入了手中長槍,由心而發練著基本槍式,而不是陳規的套路順序。
在不同人手中,槍是不一樣的感覺,在龍冉手裏,這就是他為之鍾愛的身體延伸,而非用來殺人的利刃。
“龍冉師弟真是勤奮,朝日未出而汗浸全身。這般神俊的郎君還有這份堅毅的心性,可不多見。”一位少女手執木斧,一身樸素道衣,路過龍冉洞府附近,被林中簌簌的動靜吸引,如此稱讚道。
橫槍收勢,龍冉回首看見少女,比他大不了幾歲的麵容,不施粉黛亦有自然之美,拱手回讚道:“黛琳師姐過譽,莫要調戲我了。您今日依然是要去太行山伐木嗎?”
“是啊,還不都是因為這攪人清淨的學年任務。”黛琳眼中幽怨神色不減,我見尤憐,狀若老成道,“都是些令人厭倦的煩心事,還好昆侖山來了一位神俊的小郎君,不然師姐這日子真就跟吃齋念佛無異了。”
“師弟過於拘謹了,有時候會錯過很多緣份的。”少女未理龍冉,扛著木斧嘴裏哼著奇怪的調調離去,悠揚的清聲在空中殘蕩。
緣份啊,妙不可言,有緣不抓住,白首歎惋憐。
龍冉沒有奇怪的神色,目送少女離去,心下明徹。這位黛琳同是玉珠峰上的修行者,比他早來十六年,修行已有一定的火候了,算得上是門內的精英一代,至於她所說的學年任務……哎,山鬼院和墟行院為了防止過於寬鬆的修行氛圍讓學子放縱,浪費了大好的天賦才情,於是每年伊始都會給每個學子定下繁重的學年任務,按完成度提交,優則獎,缺則懲。
這位黛琳師姐正是如她所說,一個人清修慣了,偌大的昆侖山有時候數年不見人跡,再清苦的修行者也會向往鼎盛的人世煙火氣,也會期待一個可以共話的陪伴。
恰好龍冉的到來,像是上天聽到了她的訴求,這些像是愛慕的話,龍冉知曉不過是黛琳的發泄之言,也不會當真自作多情。
像這般的毅力苦修,龍冉還未經曆過。
十數年不與人相處,抱著斧子在山林中砍伐度日,修行是一個人的清苦,亦是一個人的狂歡。
很多人隻能體悟到清苦,於是他就立於原地,自怨自艾,想要好的道果,必是要首先辛勤耕耘的,不然豈不是破境者多如牛毛。
龍冉已經熟悉山鬼院的生活狀態了,簡單來說與他在岩羚峰一般無二。
同樣是自給自足,自我修行,想要求教師長那真得看命運的牽引了,更多時候都是自己沉浸在經書典籍中,翻著前人的卷注和封批,師兄弟間互相論道考量出來的。
習完槍法,龍冉一身衣襟盡濕,仿佛都沉了二斤。
在一汪清泉裏,龍冉褪盡衣物縱身躍下,洗了個痛快。整飾完畢,一身白衣勝雪,襯得他一米六的個頭挺拔俊俏,以鑲玉饌金絲帶束腰,身負兵器匣,內藏雙長銀槍,腰帶纏劍。
這番打扮是他思索良久才想出的折中辦法。
以鬆執戒的神妙和迥異之處,他不可能在尚莊大陸上行走時展露出來。墟戒畢竟不是此間人族儲物方式,被人惦記上,總是不好的事情。
龍冉又不願在雜事上多分心思,他一心求道,意圖早日走出大陸,踏入浩瀚璀璨的星域疆圖。
走上玉珠峰,在朝日跳躍出海麵,萬頃金光鋪滿了大海時,龍冉也到了玉珠峰頂。
峰頂地勢極陡峭,但仍然有連片的高大建築依地勢而建。足有萬米方圓的峰頂,以建在正中被眾星拱月的九重塔樓為標誌,高逾白雲,可觸星鬥,其下各式屋舍瓦廊都很低矮。
來到這裏,就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盤坐論道的友人,有坐在巨石上吞吐霞霧的道人,還有白發垂首卻疾走如風的老者,踏著虛空乘風而去。
感受著風中吹來的自由氣味,龍冉很歡喜人族的修行氛圍,這裏是修行者的聖地。
路遇之人皆是龍冉的前輩,哪怕同屆錄取的,他也是最為年幼。
雖然道不以年歲議,達者為先,可是龍冉也沒有達,他還在上下求索呢。於是逢人必行禮問候,兜兜轉轉看見了不少行止怪異的前輩,打著迷糊他才走到九重塔樓下。
九重塔樓藏書十萬卷,當然這隻是一種說法,真正的藏書量遠超不止。
這裏有往聖先賢對修行境界的參悟和心得,有地誌水脈的詳述,有對精怪山鬼的記錄……當然最多的還是各式山中瑰寶的記錄。
山鬼院,以外物求大道,他們要學習的就是這方天地,最為便利的要數天材地寶一列。
無論是山中瑰寶還是天地精氣,都是繁雜晦深的。常人窮盡壽命也不能精通機理,他們身為修行者也不是想要到達學究的水平,隻是求一個略懂,以證己道而已。
哪怕是淺嚐則之,九重塔樓,一重便是萬卷經書,盡讀畢又要耗廢多少精力?龍冉心中自有衡量,眼前擺著金銀寶山,自己若是不懂取舍,那才是愚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