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郭炳昌就講到自己和趙山河的交情,現在倆人已經合作二十多年,在很多領域上同進共退。
尤其是在鞍城的山河汽車集團,就是自己和趙山河共同出資打造的汽車集團。
這些年兩個人一直致力於新能源的研究,這也是之所以購買比亞迪股票的目的所在。
剛才談到“巴黎氣候峰會”這個話題,同時也談到作為能源消耗大國,未來節能減排肯定是重中之重,這個風口大家必須共同抓住才行。
雙方的合作局限在技術層麵,不管是山河牌還是比亞迪,分別各自保留自己品牌情況下實現雙贏。
爭取在技術上能夠有所互補。
趙山河看到郭炳昌侃侃而談,也就樂得做起壁上觀,饒有興趣的看著王先生精彩的表情。
確實,王先生的麵部表情簡直太精彩了。
作為技術研發出身的創始人,無論如何也沒有想到,自己竟然從一開始就遭人算計。
別人張網以待,自己現在就是那個籠中鳥。
況且這兩個布局高手竟然還都是商界頂尖大佬,盡管對自己的企業非常有信心,他也沒想到自己竟然會引起他們的注意,煞費苦心收購股票。
難道是因為後來巴菲特收購公司股權嗎?
不過從謀篇布局就可以看得出來,趙山河和郭炳昌在三年以前就已經開始購買股票,他從股市的信息當然可以看得出。
要說他們耍陰謀也不對,他們毫不掩飾就是妥妥的陽謀。
可真要是和這兩個大佬合作,王先生感覺就是與虎謀皮,內心有非常強烈的抵觸情緒。
自己辛苦創立的企業,沒想到就這樣被別人給拿捏住,現在這兩人作為獨立董事身份,這是先禮後兵,如果不同意他們想法也會在董事會發難。
到時候在董事會上發難的話,會讓自己顏麵盡失,關鍵是自己在這個創業團隊麵前,樹立起來至高無上的威信隨著對方咄咄逼人會喪失殆盡。
“王先生,您作為企業創始人,我知道比亞迪就是您的命,盡管我們兩人股份加起來要超過你,但我們絕對不會鳩占鵲巢,這企業離不開你。”
趙山河看到王先生如同大白天見到鬼的表情,心裏暗笑的同時,覺得還是沒必要產生任何誤會。
自己完成這個合作項目後,就準備要退休。
商業江湖的紛爭自己也不想再摻和,首先自己幹脆就拿出誠意打消王先生的顧慮,接著就談到在澳洲自己已經提前購買儲量巨大的鋰礦。
就是為了以後的新能源汽車做準備。
現在手裏擁有的兩張牌,不管打出去哪一張,都讓他無法拒絕。
最後王先生隻能說,讓他再考慮考慮。
*
鞍城。
山河汽車集團的小型會議室。
在各路媒體的見證下,從鵬城和港島飛過來的比亞迪王先生和郭炳昌與趙山河會晤後,參觀完山河汽車集團和山河重機集團兩家公司後。
王先生終於下定決心,可以和趙山河合作。
想到這個占地近千畝的山河汽車產業園區,在看到自己位於鵬城的比亞迪產業園,簡直是天壤之別,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
隨著在媒體的見證下簽字生效,雙方合作正式開始,趙山河郭炳昌和王先生三雙大手握在一起。
在媒體的聚光燈下,讓全球見證這偉大的時刻。
從此以後,本來還猶豫政策走向的王先生,在趙山河信誓旦旦的保證和戰略指引下,比亞迪在2008推出的首款新能源車受挫後,就痛定思痛再次重拾初心,決定把新能源路線推行到底。
隨著比亞迪汽車發展過程中,第一個轉折點的到來,比亞迪和山河牌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雙雙突破預期目標,達到驚人50萬台,與此同時國內汽車銷量增速放緩,逐步進入存量博弈階段。
尤其是很多的合資車企大量湧入,讓新能源汽車價格逐漸下探,進一步壓縮尚處弱小的自主品牌的發展空間,比亞迪和山河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的行業發展,極速衝高後開始也進入平台期。
看到山河新能源車和比亞迪新能源車火爆場麵,以吉利、長城等為代表的民營自主車,企開始重新思考發展方向。
吉利在未來收購沃爾沃,通過引進技術逐步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長城則聚焦於 SUV,已充分把握SUV 市場的紅利,也都開始嚐試進入新能源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