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王朝曆經一百多年盛世後土地兼並越來越嚴重,農民在無法交付朝廷沉重的稅負和莊主租金的情況下隻能選擇逃離自己的家鄉,在別地當起難民。
在德正五年冀州周氏周尚看到朝廷無能於是在冀州散盡家財聚集十萬之眾,在同年九月發動起義發布檄文,起義檄文上書寫著順王朝各種壓迫人民和殘害忠良。
至德正七年冬周尚率領起義軍攻入深州,周尚自認為自己已經成功,於是大喜自封自己為梁王,而各道各州的野心家們得知其封王也都明白朝廷暗落,已經無力管控各地,於是紛紛打起自己的名號想從中分到一杯羹。
德正八年朝廷再次敗於周尚,朝廷從此再無威嚴和人心,在司空蘇元產的提議下,朝廷隨即下詔讓各道州的官員自行招募兵馬用來防守或者反擊梁軍以及其他起義軍。
終於在德正九年由各地軍隊組成的朝廷軍把梁軍全數圍剿在武邑,此消息傳至各道各州起義軍要麼歸降要麼被鎮壓殲滅。
德正皇帝大喜,開始大封各地有功之臣為王為候,但稀奇的是德正十年,德正帝就忽然之間一病不起,沒過幾月就病逝由三皇子登基,年號永安。
永安二年,永安帝接受太子太傅魯歸延的建議開始逐步削弱諸侯們的勢力和權力,永安四年魏王孫讚不滿朝廷,於是對外宣稱皇帝身邊有奸臣作祟,擾亂朝政,打著清君側的口號發動起義連克數城,直至攻入京城把魯歸延於朝堂之上斬首,隨後逼迫順帝與文武百官遷都平陽。
永安四年,魏王孫讚在鹹寧一帶擊敗與他不合已久的宋王郭渝深,一時之間威名赫赫,各州紛紛上禮祝賀,孫讚回到平陽後沒過幾月在順帝禪讓下稱帝建立魏國年號元昭,各地節度使看到其稱帝,於是要麼暫時臣服於他 要麼宣布自立割據一方,一時間天下名義上真正的分裂,再無安寧之日。
在孫讚登基後,不滿那些不願臣服自己的割據勢力,於元昭三年調集全國壯丁,對外號稱十萬大軍前往征討淮南王吳仁宏,在黃河下遊與魏國決戰,魏軍要平推大勝齊軍的時候崔參開拔黃河,用長江大水淹沒魏軍,在逃亡的魏軍中輕鬆擒拿孫讚。
雖淮南軍戰勝魏軍,但卻使下遊的田地被洪水淹沒,百姓們怨聲載道,戰勝魏國不到三月崔參突然得了重病不治而逝。
魏國太子孫望在得知自己父皇被抓,不思如何去救,在得到侍中司馬安的支持下反而登基稱帝,建元昌武,然後也不思如何治國一直沉淪於後宮與那些嬪妃嬉戲大鬧,各地割據和節度使得知後,力圖擴大自己的勢力開始相互攻打,想兼並對方。
昌武元年,淄州刺史袁泉借助當地氏族的支持下偷偷招募兵馬,於昌武二年夏起兵稱王自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然後於同年七月對外號稱親率五萬兵馬攻打淄青節度使韓索,韓索得知後慌忙調集各地兵馬前來青州救援。
昌武二年七月底,秋天即將到來登州折衝都尉李正和果毅都尉任登率領本部在前往青州的官路上,路道旁總是有往東逃難的百姓,百姓的表情大多數都是茫然,眼神裏早已經失去對未來的希望,李正看著這些逃亡的百姓內心對於這些爭奪地盤而發生的戰爭深惡且無奈,無奈於他手上沒有足夠大的權力來保護無辜的人們。
想到此處李正眼神迷茫起來,我這樣的人,真的可以能做到那個高位嗎?緩緩輕歎一口氣抬頭看向天空,雖陽光明媚如此適人,身體卻沒有感覺到一絲溫暖甚至多了一份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