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1.情景交融
描寫某一景象時,將情感與景象融為一體,借助景象的描繪來傳達內心的感受和情感。這種描寫方式在中國古代詩歌和現代文學中都有廣泛應用。
詩人王之渙寫下了著名的《登鸛雀樓》。詩中描繪了登高遠望的壯麗景色,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人生無常的感慨。其中一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裏目,更上一層樓。”生動地描繪了黃河奔騰不息的壯觀景象,同時也傳達了作者對壯麗山河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許。這句詩成為了千古傳頌的名句,也是“情景交融”的典範之一。
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來增強作品的感染力和深度。例如,在描寫春天的景象時,可以借助對花朵、鳥鳴、春風等元素的描繪來傳達對春天的喜愛和欣喜之情;
在描寫離別的場景時,可以通過對離別時的景色、氛圍等元素的描繪來表現人物內心的悲傷和不舍。通過將情感與景象融為一體,可以讓讀者更好地感受到作品的情感和主題。
752.融會貫通
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把各方麵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彙合,得到全麵透徹的明白。
宋代理學家認為“物皆有此理”,隻有“讀書窮理”,才能“一旦豁然貫通”。為了“窮理”,非常重視基礎訓練,隻要基礎紮實,積累雄厚,就會“觸類旁通”。“一旦豁然貫通”是指對於複雜的事物,隻要真正理解了它的道理,那麼在任何時候、任何問題上都能一下子貫通明白。
多用於學習、理解或掌握知識方麵。
隻有真正掌握了基礎知識,才能融會貫通,運用自如。
753.通風報信
通過通風或者傳遞消息的方式,向對方報告情況或傳遞信息。形容秘密或者暗中傳遞消息的行為。
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襄公被公孫無知所殺,公孫無知自立為君。不久後,公孫無知也被刺殺,齊國陷入動蕩。在這個時期,齊國的大臣高傒和國氏秘密地聯係了逃亡在外的公子小白,告知他齊國的現狀,並幫助他回國繼位,成為了齊桓公。在這個故事中,高傒和國氏通過通風報信的方式,秘密地聯係了公子小白,幫助他成功回國繼位。
形容秘密或者暗中傳遞消息的行為,也可以用於形容通過各種方式告知對方情況的行為。在寫作或者口語表達中,可以通過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的行為,表達出這個人是在秘密地傳遞消息或者告知情況。
“他被捕了,但他通過通風報信的方式,告知了同伴們危險的來臨。”這句話中的“通風報信”是指他秘密地告知同伴們危險的來臨。
754.信口開河
隨口亂說一氣,沒有根據地信口胡言。其中,“信口”指隨口,“開河”比喻說話沒有約束。形容某人的言語輕率,不負責任,或者說話沒有經過認真思考。
源於古代的一個故事。有一次,唐朝的大臣李德裕在洛陽附近的山上設宴,邀請了許多賓客。在宴會上,他提出要與賓客玩一個遊戲,要求每個人輪流作詩。然而,有一個客人並不擅長作詩,他隻能用白話隨口說出詩句,卻沒有任何實際的含義。其他客人對此很不滿意,認為這個客人是在信口開河。從此以後,“信口開河”這個成語就流傳了下來,形容那些說話沒有根據、輕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