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收到了三年前的那封信,去年看著學長學姐收到畢業證的時候也曬了自己三年前的信,今年終於輪到我了。
“張偉,展信安。
今天,班助讓我們寫一封信給三年後的自己,我思來想去難以動筆,實在不知道要寫一些什麼給你才好。
要不我先給你介紹一下吧!你還記得謝錦舟學長吧!是的,就是你高中廣播站的那個學長,他現在是我的班助;還有宋雯,她在隔壁7班,跟我是同一個輔導員。
完了,不知道寫些啥,這些你都知道……三年後?那我問問你三年後做什麼吧?三年後的今天你已經畢業了,那你此時做了什麼樣的工作呢?工資有多少啊?在哪個城市生活?父母身體怎麼樣?爺爺奶奶呢?
沒辦法,三年後太多想問的了……我也不知道我這三年要怎麼打算,班助說我可以寫寫自己的規劃……我沒啥規劃,把專業學好吧,有時間就打打遊戲。對了,我進學生會了,班助讓我進的,在宣傳部,我進來啥也沒幹,也不知道幹什麼。班助還讓我去競選班委,我選了一個團支書,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謝錦舟班助對我挺好的,我想他說的應該也是對的,如果真的都成功了,那就試試吧!畢竟高中什麼都沒做,到了大學還是嚐試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好了,要我交了,最後就祝福你天天開心吧!加油!
張偉
2021年9月”
看完這封信我沉默了,完全不知三年前寫這封信的我到底是以什麼樣的心態將這篇沒有任何意義的信寫給我的……真沒想到當初的我那麼不上進!
我拍了張這封信,發了條僅我可見的朋友圈:“畢業證終於到了,還有一封三年前的信,我看完後恨不得抽死自己!原來那時候的我那麼普通!”
原來那時候的我那麼普通。
“普通”這兩個字,仿佛自我出生開始就一直跟隨著我——我的名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全天下叫張偉的人數不勝數!我的長相普通、身高普通,還有我的經曆,更加普通。
六年前,普普通通的我進入了高中,普普通通的度過了三年;三年前,我普普通通地來到一所大專院校,開啟了我普普通通的大學生活。
我的一生都很普通,至少在前21年。
發完朋友圈,我順手刷了一會兒,看見謝錦舟學長在一分鍾前發了一個他在上海坐飛機的朋友圈,點了個讚,沒有留言。
又往下刷,看見宋雯也發了一條朋友圈,她也拿到了來自三年前的那封信。
宋雯的朋友圈寫到:三年前目標,達成!
宋雯很難得會發這種類型的朋友圈,想必三年前的目標對她而言是重要的。聽說她現在自己創業在做電商,據說生意還不錯,最近還在招工。說到電商,譚若銘學長在這一領域發展的也挺好,當時他實習做了ERP係統,現在已經做區域經理了,這兩年他的發展還是挺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