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國上下五千年,曆經無數王朝,僅有史記載的不知凡幾,埋沒在曆史長河中的更是數不勝數。

羽朝就是被忘記的朝代之一。

傳聞羽朝王族是羽族的後代,羽的跟腳與上古鳳凰同族,頭有三角,目綠,口似白虎,身長九尺,身覆羽毛,有兩足似猴,足上有鱗硬比玄鐵,尾似鳳凰。

後,天地玄炁更變輪轉,羽族漸漸沒落,過三十二萬年,人出世,羽族與人族通婚,後代隻保留了羽族的角與目的特點,再過兩千年,羽族的血脈漸漸稀薄,隻有嫡係和少部分返祖的旁係保留此特征。

而且現在羽族後裔也掌握了純人族形態,可以隱藏角和眼的特征,隻有每年九月十五玄炁湧動之時,才會必須顯現、無法隱藏。

當今皇帝正是羽族的嫡係後人,羽珩。

其他旁係的後人隱藏在芸芸眾生之中,伺機而動。

如今能明確知道的羽族後人,也隻有皇族了。

……

羽朝慶玉四年春,正逢莒城最舒適的時候,農戶都忙著播種,文人騷客的雅集也多了起來。

各類雅集當中,最受文人歡迎的,當是棱楓雅集,畢竟莒城的棱楓閣,因棱楓先生聞名天下。

棱楓先生是先帝時期的官員,三歲學詩,五歲成句,十二歲熟讀天下書,十五歲科考,一舉成名,十八歲位居宰相,直至三十二歲因病去世,此十七年內,提出二十四良策,功在千秋。

淩楓閣地處早年是淩楓先生母族的私宅,先生少時為靜讀詩書,特搬來此處。

關於此處的詩詞更是不勝枚舉。

淩楓先生早年,每逢春分,就會廣邀詩友,在此進行吟詠詩文、撫琴、掛畫、禮茶等活動。

曆經多年,這一習慣也被後人繼承,每逢春分,群賢畢至。

文人騷客講究以文會友,“曲水流觴”、“唱酬”、“飛觴令”各類花樣,應接不暇。

淩楓雅集中,最受文人歡迎的是“飛觴令”,“飛觴令”中最出名的是“飛花令”。

前朝大詩人醉吟先生一句“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當酒籌”讓文人爭相追捧,“飛花令”也在眾多花樣中名噪一時。

……

今年的雅集,似乎與往年沒什麼不同。

宋秀才一句“今日忽覺春分至,海棠紅透綠窗紗”得一句“妙句,當浮一大白。”

李舉人一句“不知名友忽歡聚,二月暄風暗相催”得一句“名友雙關,乃千古妙語。”

鬥詩足經一個時辰,正逢興味盎然時,閣樓正門走進一人。

“諸位雅興,小生路過此地,恰逢淩楓雅集,可否與諸位同論詩文?”

來人一身青色長袍,腰間白玉綴飾鞶帶,頭戴束發白玉冠,腳踩金絲蘇錦靴,好一身貴氣風流的扮相。

李舉人最會拿主人語調:“兄台既然進來了,那便是朋友,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快快請坐。”

宋秀才搭調:“不知兄台如何稱呼?”

“在下蘇玉,字退之。”此人正是羽珩,蘇玉是他的化名,文人群聚的地方最容易得知百姓對國家的評判,詩詞最能隱藏心緒。

“原來是退之兄。”

……

淩楓雅集後,羽珩與眾文人道別,回到客棧。

羽珩此次南下,是為了景江修渠一事,事關民生,不得不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