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沐陽走進家中,聽到的又是熟悉的爭吵。
“你又買那麼多菜,天天吃餿飯餿菜。”媽媽罵著,怒視著雙手提著20斤菜的爸爸。
爸爸不知道是因為什麼情結,總是覺得要買許多的菜,把冰箱塞的滿滿當當,才有“五穀豐登”之感。媽媽卻總是實用主義,吃多少就買多少。
這個簡單的問題,他們卻已經吵了15年,類似的問題,諸如媽媽總是做菜速度很慢,爸爸總是不講衛生;媽媽總是喜歡追劇,爸爸總是做事急躁,不講道理,等等等等,也仍在持之以恒的吵下去,日複一日,周而複始。
用小沐陽長大後的視角來看,爸爸很大男子主義,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思想淩駕在別人之上;媽媽有時候也太倔了點,受不得一點點的委屈,總是要把事情逼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但小沐陽當年說不出什麼大道理,小沐陽隻能無奈的假裝無視掉門外的爭吵,把書包提進書房,反掩上門,然後開始“寫作業”。
小沐陽是個不太自律的孩子,父母總是喜歡說寫完作業以後就玩,但從未兌現------寫完作業後通常迎接小沐陽的是一張冰冷的床鋪和父母睡覺的命令。一來二去,小沐陽便開始了磨洋工,說是寫作業,實際上是在看書。
小沐陽喜歡看《綠山牆的安妮》,喜歡安妮那段可以愛憎分明,不斷進取的生活,喜歡她能夠愛人和被人愛著。
今天的架吵的格外激烈,一會兒你就聽到客廳裏碗摔碎的聲音。小沐陽每每聽到,心中都不禁會升起一絲悲傷。正在出神,爸爸突然闖進書房的門,罵罵咧咧的責令你趕快把書收起來,你隻好無奈的從書包裏掏出數學作業,去辨認反畫的時鍾指示的到底是多少時間。
豎起耳朵聽到爸爸的腳步聲漸漸消失-----這或許是小沐陽學會的唯一有用的技能----小沐陽看著作業上同時排放水的水池頓感無聊,拿起尺子在桌子不起眼的地方歪歪扭扭的刻上了一句話:
“努力成為想成為的人”
小沐陽用手托腮想了半晌,又加上了半句:
“努力被人愛著”
三四年級的時光匆匆過去,小沐陽轉眼間已經升入五年級。
A城是一個小地級市,沒有副省會城市及省會城市的水準。A城教育水準很不好,於是各個學校都開始內卷,爭取重點中學的入場券。
小沐陽讀的這所小學,於是也進行了重新分班,縮小每個班的人數來達到更好的效果,進軍重點初中。
於是,小沐陽隻能同自己的朋友和老師分別,走向新的集體之中。分別時,老師們拉起了小沐陽的手,小雍給了小沐陽一大罐水果糖,鼻涕眼淚的寫了一篇"宣誓詞"保證“隻要小沐陽每天在他身邊就天天有水果糖,再也不搶”,讓小沐陽又是感動又是好笑。有的讓人印象深刻的告別,沒有晚會,隻是平平凡凡的一天。
五六年級是在新組建的校區,學生,老師組成比較複雜。剛一進校,小沐陽就感覺到了明顯的不一樣。不像三年級一樣,老師並不喜歡小沐陽這個活潑好動,天真愛玩的小男孩,每一節課小沐陽都因為亂動或說話會被點一至兩次名,然後"可憐巴巴"的站著度過剩下的課堂。
小沐陽班級中有幾個同學的家長常年在外當小混混,調養的那幾個孩子一身戾氣,抽煙打架無所不通,性格溫和的小沐陽當了小組長以後,就一直是他們的欺負對象。
那是小沐陽童年中最暗淡的日子,他們叫小沐陽“娘娘腔”“小白臉”,雖然不敢真打出傷,但時常拳頭腳就會猝不及防的轟過來,讓小沐陽頭暈目眩。
小沐陽也找過家長和老師,不過他們的父母連社會都難以控製,又如何擺脫老師呢?
小沐陽自此有了一個夢想:用自己的努力走出這個小學,走向更好的平台,遇到更好的人。
可很多年後沐陽才知道,努力並不一定有效,夢想到盡頭不一定如人所想,人們希望萬事順意,是因為這世間總是事與願違。
幸而,他走出了童年上空的那朵烏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