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在莊家老爺子的說服下,莊家莊奉穆放棄了城裏的工作,回了繁沄村接過莊家老爺子的鋤頭開始了務農放羊生活。回了村以後直到莊奉穆九十歲高齡也再也沒進城生活了,卻是悔之晚矣。隨著時代發展農村眾人也開始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莊奉穆長子莊天和與大學失之交臂,轉頭學了木工的手藝貼補家裏,二子莊天壟小學輟學,三子莊天森初中肄業,幼子莊天仕也因為老師催促學費一氣之下輟學回家。子女接二連三因家庭條件輟學,莊奉穆看著家裏的存糧到底是沒有說出讓孩子回去好好讀書的話,隻是抽著旱煙沉默了許久。
90年代初,中共中央、國務院作出《關於加強計劃生育工作嚴格控製人口增長的決定》,明確貫徹現行生育政策,嚴格控製人口增長。這一政策頒發後打破了農村的平靜,在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看來,家裏多生一個娃無非就是多雙筷子多張嘴,但是長大了就可以給家裏多一個勞動力,自然是多生好,人丁興旺家族才能發展好。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從那以後村裏但凡是生了娃再懷孕的婦女都是到處躲,讓村幹部回回上門都抓不到人,為此計劃生育的工作一度陷入了困難後來開始抓親人,夫妻雙方不在就抓公婆,自此家裏但凡有育齡期婦女打算接著生的,早出晚歸是常態,莊家莊天森和妻子洪莉原本生了二胎是個兒子,兒女雙全後也不圖什麼了,做了節育,原本倒也是平安無事,在衛生水平落後的年代,孩子沒多大就病死了,不知道什麼時候偷偷取了節育環,又懷了在外麵躲躲藏藏直到臨產才偷偷摸摸回了村,生了是個女兒,連夜送去了洪莉娘家令頭村,原本以為偷偷摸摸的不會被知道,誰知道還是走漏了風聲在莊奉穆回家侍奉雙親的時候被村幹部抓了個正著,連夜送去了派出所,扛了十來天到底是沒扛住,還是找人送了信叫老三夫妻兩個去做節育術去了,拿著證明才把人從派出所贖了回來。
05年老四夫妻兩人在外地打工,等回村的時候大著個六七個月肚子回來偷摸住進了老大家的頂樓,沒等老四夫妻的孩子落地,村裏人看著偶爾進出的洪莉的肚子漸漸顯懷心裏跟明鏡一樣,村裏家家戶戶都想著多生娃,到底是沒人去多嘴舉報,年前老四家的倒是如願生了個男娃,看著大額的社會撫養費咬牙借了錢交上了給孩子上了戶口,轉過年來洪莉也生了,未能如願生的還是個女娃,看著超生的大額賬單,拖欠了許久不去繳納。莊奉穆倒是一視同仁給孫子孫女都打了一模一樣的平安鎖,洪莉卻是私底下難過了很久,嘟囔著大家看輕他們家,老兩口偏疼幼子,老四也生了個兒子,就他們家沒有兒子,一家老小都看輕她生不出兒子。老大家的有兩個兒子,老四家剛生了兒子都不好開那個口,怕被誤會是站著說話不腰疼,老二家的則是抱養了一個外地的孩子,但是兩個妯娌素來不和,一時之間倒是沒有合適的人去勸慰洪莉。 老三莊天森是個耳根子軟的,自小是莊家老爺子帶大的,口口聲聲嚷嚷著是爺爺帶大的,明裏暗裏意思不是莊奉穆養大他的,自結了婚倒是時常往洪莉娘家跑看望嶽父嶽母,平日裏也不見得往老屋處看望老兩口,在那個年代要不是莊奉穆外出打零工,上了年紀的莊家老爺子哪裏養的起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