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仕林提出的方案是,中華向西班牙租界大地海峽北部的一個港口(英屬直布羅陀)。
還有西班牙在阿非利加州北部的一塊殖民地,以及馬耳他島。
這個馬耳他島在歐羅巴人的心中,是一個不可企及的位置。
三十多年前發生的馬耳他大圍攻,是奧斯曼帝國和馬耳他騎士團之間的戰爭,但得到了很多歐羅巴國家的支持。
此戰過後,代表著奧斯曼帝國正式停下了在地中海方向擴張的步伐。
但馬耳他位於地中海中部,是扼守航線的交通要道。
天然的優良港口,也是大西洋戰區艦隊的理想駐紮地。
中華開出的條件如此之高,這才是為何中華對西班牙人放棄了蘇格蘭和法蘭西的原因。
但腓力二世一邊想通過中華之手拿下蘇格蘭和法蘭西,一邊又不想付出這麼大的代價。
這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
雙方爭論的第二條,是西班牙人想在英格蘭登陸,隨後借道前往蘇格蘭。
這一點明顯不符合陳興顯的想法。
陳興顯就是想讓西班牙人登陸蘇格蘭,從而牢牢的拖住他們。
這登陸戰和陸地進攻,顯然不是一個概念。
至於雙方爭論的第三條,中華拿下法蘭西再由西班牙人占領回去。
這也違反了雙方簽訂的盟約。
盟約裏明明白白的說了,雙方一起進攻法蘭西。
可教宗沒有同意腓力二世的請求後,他又不敢貿然進攻。
眼看離明年發起戰役,隻剩下了幾個月的時間。
腓力二世和陳興顯,對二人都發來了加速談判的要求。
西頓尼亞和許仕林隻好舍掉矛盾較大的地方,盡量把雙方的意見靠近。
許仕林在條約上,把第三條直接選擇了擱置。
腓力二世付不出足夠的代價,讓中華的士兵去拚命。
坐享其成的事情,哪有那麼容易。
隨後許仕林做出了讓步,中華可以不租借西班牙本土的港口。
但在阿非利加州北部,必須租借兩處殖民地給中華海軍,以保證後勤線的安全。
其次馬耳他由於掌握在馬耳他騎士團手中。
為了不讓腓力二世陷入不仁不義的境地。
西班牙可以放任馬耳他被中華攻占,但不能是由中華海軍攻占。
而是海盜...
也就是中華的【林阿鳳】和【李茂】兩部。
隨後再以中華海軍出麵收複馬耳他,腓力二世再順勢讓教宗默許中華海軍的占領。
看到許仕林讓步了,西頓尼亞也做出了讓步。
西班牙和中華對英倫本島的占領區,以長城為界。
(羅馬帝國時期,占領英格蘭的羅馬軍隊,為了抵禦北方的蠻族,建造的一座石頭長城)
西班牙人將自行開拓蘇格蘭戰場。
陳興顯對於歐羅巴洲的戰事,還是比較在乎宗教的力量。
中華進攻英吉利之所以能這麼順利,那就是因為英吉利人是一群異教徒。
而團結西班牙王國和威尼斯共和國、羅刹國,一起進攻奧斯曼,也是因為雙方壓根就不是一個宗教。
團結傳統天主教國家,去進攻新教國家,是陳興顯給許仕林定下的基調。
雙方達成了利益交換之後,大西洋戰區開始調動海軍力量進入地中海。
用兩塊阿非利加州的殖民地,租借給中華九十九年,換來一塊巨大的蘇格蘭,腓力二世覺得沒那麼吃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