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先進裝備的支撐(2 / 2)

軍事工業是所有工業中最重要的一門,陳興顯多年的布局把中華的基礎工業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特別是南大陸那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更是讓陳興顯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中華海軍和陸軍的武器裝備發展,至少領先對手幾個量級。

大家還在玩風帆接舷戰的時候,陳興顯發展火炮,打造出以炮戰為主的戰艦。

對手們也開始轉變為炮戰為主的時候,陳興顯給戰艦加上了鐵裹外殼。

對手們也開始給戰艦增加鐵板的時候,中華海軍戰艦已經安裝上了蒸汽機。

而現在,陳興顯已經開始試製鐵殼戰艦了。

這型戰艦的排水量為二百噸,將采用一根主桅杆,加一台蒸汽機和一對明輪的布局,主要就是為了替換海滄船。

戰艦從龍骨到外殼將全部采用鐵質,在這之前陳興顯已經建造了一個1:100比例的模型,計算出了浮力的配比等詳細參數,這才敢開工建造。

可以說陳興顯每年往科學院裏扔進去的二三百萬兩銀子,一連扔了七八年,直到這一年才是產出成果的時候。

而這些完善的科研製度,和領先時代的武器裝備,才是陳興顯下一步東征西討的底氣所在。

黃興昌的叛變事宜剛消停不久,從北部戰區傳來了一條消息。

在北海附近獵殺毛皮的商人護衛隊,和草原部族發生了嚴重的衝突,這個事情的起因是因為馬匹。

陳興顯為了登陸美洲大陸所做的準備,不光在先進的武器裝備上,還新成立了一個兵種。

那就是騎兵,騎兵作為一個極為耗錢的兵種,在中華陸軍的編製中,最大隻有一個團,後來還被解散了。

孫德勝作為那個騎兵團的團長,最後也升任了一個鎮的總兵,自此以後騎兵的最大編製就是各鎮下轄的騎兵營。

縱觀中華的領土,除了南大陸之外,其餘大都是島嶼。

島嶼的特點就是主要的城市都在沿海,中間高山河流流向海洋,這人自然也是逐水而居。

所以對於這些島嶼的占領,海軍從火力支援到後勤運輸上都有很大的便利。

這也是中華一直沒有大量馬匹的原因,這是偏重海權的一個必然結果。

一艘運輸船可以運載至少二十萬斤的糧食,本身還沒有多少的消耗。

而陸軍呢?一匹馬能拉動多少的糧食,路上又得消耗多少?

一匹馬運送一車兩千斤的糧食,抵達一千裏外的戰場,最後能剩下五六百斤就算不錯了。

陸權國家的遠征,那需要的戰馬和運輸馬匹是一個天文數字,絕對不是現在的中華可以進行的戰爭。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陳興顯慣出來的中華陸軍,對炮彈的使用根本不節製。

再加上現在的陸軍戰術,就導致陳興顯作為最高統帥,必須提前謀劃好以後在陸地作戰的補給問題。

而陳興顯的解決方案,是從兩個方麵同時來展開的,第一就是重建騎兵,第二就是海滄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