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許進京的內幕(1)
農民老許為什麼風塵仆仆趕到北京?來到欄目組又為了什麼?要想說清這件事,就得從頭說了。
各位乘客:“蓮花灣”到了,有下車的乘客請準備隨身物品,到站下車。這是遼南的一座小城,蓮花灣車站是離城區兩公裏的一個風光帶,這裏有東北少有的風光,海風迎麵撲來,夾帶著初夏的熾熱,一排排大柳樹隨風搖曳,向著來人有賓有禮,不耐寂寞的睡蓮急於敞開胸懷,向來人獻媚。塘裏的蛙聲清脆悅耳,林中的蟬鳴,呼叫著夏日的臨近。由於這裏的浪漫,引來了對對情侶和小城裏休假的人們。
蓮花灣的主人老許,急匆匆跑出來迎接我們:“我正想去車站接你們呢,這麼快就到了?”我說:“我們本想等你,可是看到了去蓮花灣的首班車,人又不多,我們就上來了,沒想到這麼近呀,發現你這裏真是風景如畫呀!”
今天來到這裏采訪,是因為前幾天老許給中央電視台農業節目打了個電話,說他這裏出現一種怪物,吃魚,還吃蓮藕,會打洞,把一個平靜的蓮花灣折騰得天翻地覆。
老許想盡了辦法打死幾隻,還活捉了兩隻,不過不但沒有解決什麼問題,還惹來了麻煩,也不知道是誰報告的,市裏的動物保護組織找上門來,要罰老許的款,說這是國家保護動物,不能打。老許萬般無奈給我們打了這個電話,我接到電話後,收到老許傳過來的照片,也很好奇,因為沒見過!這到底是什麼動物,是該保護還是該消滅,我帶著照片就找到了國家林業局動物保護司,專家們一眼認出,這就是麝田鼠,產自北美洲,屬外來入侵物種,對堤壩荷塘破壞性極強,應該消滅!專家們說得又肯定又果斷,另外還有一種急迫感,我用攝像機記錄下專家們的談話,好似得到了上方寶劍一樣,回到欄目組邀了攝像,就風塵仆仆直奔遼東半島的這個小小的蓮花灣。
我們和老許正說著,老許一指遠處,我順著老許的手指看去,一隻麝田鼠正向南岸遊去,很快鑽進草叢,再往堤壩上一看,大片大片的堤壩塌陷下去,正在返青開花的桃樹也死了好多棵,怎麼正開花的桃樹都死了?老許說這都是那些“怪物”搞的,它們把桃樹的根都吃了,被咬斷根的桃樹在陽光的照射下就死了,正說著,我一腳踩空,掉進一個洞穴,褲角和鞋子全踏進水裏,這裏原來是這些“怪物”的家,看來這家夥真是無孔不入啊!老許告訴我們,這個東西繁殖特快,開始時隻見到幾隻出沒,沒有這麼多,沒過多久就有小“怪物”出現,當時斷定這就是它們的後代,已經在這裏開始生兒育女了,再看看現在,不到半年就成了這個樣子了。
說起這個蓮花灣,在幾年前是一片上百畝地的澇窪塘,既不能種莊稼也不能養魚,一直是一片野草叢生,蚊蟲滋生的地方,當地老百姓叫它蛤蟆塘。老許想這裏離城裏不到三公裏,如果把它改造成塘裏有荷花,岸邊能釣魚,垂柳隨風搖,陰下能休息的休閑風光帶,也許能變成郊外花園,也許會有一定的收入,老許想到這就找到了村委會,商量了幾次,村裏決定包給老許30年,由老許自己投資建設。合同一簽老許就開工了,上百萬的投入,終於把這裏變成了現在這片風光帶了。
老許第一步就是把這個蛤蟆塘改名叫“蓮花灣”,名字改好了可就是沒有人叫,老許先是在大路邊上立碑為證,他又到市交通局找到領導,提出要求,能否把公交車“李村”站改名叫“蓮花灣”,幾次商量定下來,一次**款3000元把原來的“李村”站改名為“蓮花灣”站。就這樣,蓮花灣很快就叫開了,在這座小城裏人人都知道“蓮花灣”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