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生活(2)(1 / 1)

走進生活(2)

人們為什麼不喜歡看話劇了?難道是話劇演得不好了?

當劇場裏的人都走光了,我推著自行車匆匆忙忙地往家裏走去。一個昏暗燈光的歌廳出現我的麵前,門前圍著一大群人,我好奇,想看看為什麼?把門的是我們話劇團的一個退休的老演員,我點了一下頭就進去了,天哪!這樣的火暴,真是人滿為患啊,男男女女抱在一起,一個個都晃動著懶惰的**,難道這就是在追求什麼藝術嗎?還是在尋求別的什麼刺激?我真是有點不大理解。

也許是昔日的話劇發燒友都改行了。我看到這些舞客們各個眯著眼睛,無限地陶醉在聲嘶力竭的音樂聲中,一股巨大煙霧壓住了本來就不亮的燈光,煙霧器裏噴出來的乙二醇煙霧有些刺鼻,我急忙轉過頭來向大門方向走去。好不容易擠到了大門口,老演員問我:“不玩一會了?”“不了,我就是來看看。”我寒暄了兩句走出了大門,原來圍在大門外的人是沒有買到票的人們,天哪!這麼火暴的票房,真有點像前些年演話劇時的票房情景。

是什麼原因叫火熱的話劇冷卻得這麼快?是話劇不好看?還是國門打開後形形色色的娛樂形式全進來了,舞廳、電影、歌舞,應有盡有,這可不是那八個樣板的年代了,人們喜歡哪種形式就去看哪種了。要是比起來,話劇就沒有那些娛樂形式刺激了,可能就是這個道理,說心裏話,對話劇的表演方式,我也不是太喜歡,就說那台詞的腔調吧,不管走到哪裏,隻要是話劇演員,一張嘴差不多都是一個腔調,我不喜歡這種說台詞的方式,說白了有點假,有點裝腔作勢,難道這就是話劇票不好賣的原因嗎?一時,我還真的沒有看出來!

終於有一天,我恍然大悟,開放的中國天天都在變,人們的觀念和口味也都在變,所以人們追求的娛樂方式也在變。再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電視節目已經悄然興起家喻戶曉了,盡管當時的節目並不是很豐富,但畢竟小小視窗能觀天下之大事啊。

當時,我國剛剛打開國門,國外現代家用電器的進入,給我國市場經濟帶來了第一個強勢衝擊波,當人們還在對錄音機帶來的聽覺震顫、興趣正濃時,電視機又緊接著進入了中國老百姓的生活。這種急速的變化,讓人們有一種飛旋的感覺,新奇改變著中國老百姓的視聽習慣,同時,也給傳統戲劇市場以巨大的衝擊。

電視的普及,不但衝擊著戲劇文化市場,也改變著人們的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和說話方式,不再滿足傳統的文化娛樂方式了。平常的生活用語都被電視裏的語言衝刷著,你愛吃臭豆腐,可能沒有人去改變你,因為那是在你家裏,你愛罵人說髒話就不行了,因為你要和別人去交往,別人不接受你怎麼辦?改呀!這就是跟上社會步伐的需要啊!因為當時是社會轉型的最關鍵時期。

剛來劇團時,我看到導演在排演廳的威嚴,我敬佩,曾想有朝一日我一定做個好導演。但是這個想法從來沒敢和別人說,一直深深地埋在心底。

我有一個戰友叫鄧蘭波,我們都是部隊文藝兵時的樂手,他複員後就分到了報社,我去找他玩時,知道了他在報社是編輯,他們一把手的職稱就叫總編,我挺好奇的,導演是導戲的,編輯是編文稿的,不過在那個年代,又不知不覺地誕生了一個新名詞——“編導”。編導是做什麼的?難道又是編輯又是導演嗎?不過這個職稱隻是在電視行業裏使用的,我對這個詞特別敏感,直覺告訴我,編導也許就是將來電視行業裏的主導人物?他就好像學校裏的老師,醫院裏的醫生,一定是電視行業裏的主導群體。

我有點坐不住了,我看到話劇舞台上的蕭條,又看到了電視行業的日趨興旺,我感覺到,電視也許是將來一切藝術的窗口,不管是什麼藝術,都要通過電視才能廣泛地與觀眾見麵,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行業。我決定去北京,去了解一下什麼是編導,編導到底是做什麼的,我能不能去當一名編導,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我越想越大了,不行,中央電視台我是肯定不行的,沒那個水平,那要是真的能進去……我不敢再多想了,這不就是有點想入非非了嗎,不過想去學習做編導的念頭一直抹不掉,當時人們管有這些想法的人,都說成不安分,也有的說這是不務正業,到底去還是不去呢?經過多次的鬥爭,還是決定去!去尋找我想走的路,就做這一次不安分的人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