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第一刺客王亞樵之死(1 / 2)

王亞樵被稱為“民國第一刺客”。

蔣介石曾命令軍統戴笠多次緝捕王亞樵。

但每次在即將“大功告成”之時,都讓王亞樵逃脫了。

時間很快到了1935年,又一起大的刺殺案徹底擾亂了蔣介石的思緒。

誤刺汪精衛1935年11月,南京湖南路中央黨部禮堂,國民黨四屆六中全會正在這裏召開,各新聞機構都派出了諸多記者前去采訪。

上午,與會人員參加完開幕式後,準備在會議廳門前集體合影留念。

但蔣介石不知因為什麼事,久久未露麵。

此時,會議廳裏議論聲一片。

無奈之下,行政院院長汪精衛隻好牽頭,帶領著全體委員拍照。

就在這時,一名記者突然從大衣口袋裏抽出一支六彈左輪手槍,一邊高呼:“嚴懲國賊,誅殺漢奸!”一邊向汪精衛連開三槍。

汪精衛立刻倒在血泊中。

場內秩序頓時大亂,隻有少數幾人保持著鎮靜。

中委張繼攔腰抱住刺客,張學良將他手中的槍踢落。

汪精衛的侍衛舉起手槍,對這名記者連開數槍。

記者中彈倒地。

場內秩序漸漸穩定下來,蔣介石也驚慌地從樓上跑下來。

他的這個舉動立刻引起了許多人的懷疑——蔣介石與汪精衛的矛盾由來已久,而且也是人所共知,這次會不會是蔣介石暗中指使人幹的呢?果然,汪精衛的夫人陳璧君一看到蔣介石,就用力地抓住他的手,質問他為什麼照相時隻有他不在場,並說這分明是他派來的殺手。

蔣介石非常生氣,但這種場合又不便解釋,於是命令侍衛趕緊將汪精衛和那名刺客送醫院搶救。

最終,汪精衛保住了一條命,而那名刺客卻沒能搶救過來。

汪精衛的被刺在全國引起軒然大波。

馮玉祥、李宗仁等各派領袖紛紛質問、指責蔣介石,要他給全國人民一個明確的交代。

而陳璧君更是纏著蔣介石大哭大鬧,一副誓不罷休的樣子。

其實,蔣介石是啞巴吃黃連——有苦難言。

蔣介石把軍政有關人員及特務頭子招來,命令他們要多調配得力人員參與偵破此案;要不惜一切代價,早日破案,澄清視聽。

戴笠親自出馬戴笠很快就分析出,這次槍殺案的主要目標實際上是蔣介石。

正是由於蔣介石遲遲不到現場,刺客在萬般無奈之下,才將汪精衛當成“替罪羊”。

那麼這名刺客會是什麼身份?刺殺蔣介石的自然是他的死對頭。

但在他的那些死對頭中,應該將中共排除掉,因為中共一向反對恐怖暗殺。

那麼剩下的最大可能就是那些始終不肯消停的反蔣派了。

而在反蔣派中,誰又有這麼大的膽量、技術、謀略和手段?隨後,戴笠想到了王亞樵,除了他之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人。

王亞樵刺殺蔣介石已經不是一次了——1931年夏,廬山太乙村附近的竹林裏,如果不是因為距離太遠,蔣介石早已成為王亞樵的槍下亡魂了。

於是,戴笠一開始就把破案的重心放在了王亞樵身上。

戴笠調查後得知,刺客名叫孫鳳鳴,是以晨光通訊社記者的身份進入會場的。

這說明晨光通訊社肯定有問題,戴笠立刻命人調查這家通訊社。

在調查過程中,他們抓到了一個嫌疑人。

這個人是南京鍾山中學校長李懷誠——李懷誠最開始什麼都不肯說,但軍統刑訊室的幾樣刑具上來後,他就扛不住了,供出了晨光通訊社社長“胡雲卿”。

戴笠進一步調查發現,這個胡雲卿的真實身份是華克之——華克之是王亞樵的得力助手。

因此,這次刺殺行動華克之肯定是受王亞樵指派擔任行動的指揮者。

隨後,戴笠派人抓捕華克之。

當然,華克之早已不知所蹤。

又是王亞樵!蔣介石大為惱怒,立刻給戴笠下了死命令:即刻捉拿王亞樵,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還對王亞樵的懸賞金額從10萬元提高到了100萬元。

他又警告戴笠:“我知道你和王亞樵的關係,如果這次再讓王亞樵漏網,你就不要來見我了!”這次可以說是逼到死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