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伊若夏天,伊若終於從那個小城鎮去了她向往的北方。她就是一個偽文藝女生,留著一頭短發,穿著拖鞋,穿著中性的衣褲。和她那很少見麵的父親踏入了火車站。伊若家鄉在桂林的某個世外桃源般的鄉下。雖然是從小就耳聞桂林山水甲天下,不過從未正式的去過。一來是那時候真的沒錢,二來她自己懶得動。她很喜歡火車站,因為那裏有大大的電視,還有各種各式各樣的人。第一次坐火車,無座。那時候她和她的父親伊大都沒有買到坐票,隻能在夾縫中坐著,由於第一次出遠門,他們都沒有買吃的東西,火車要坐二十多個小時才能到西安後中轉到銀川,忘了坐了幾個小時,伊大對伊若說“伊若,你餓了吧,我們買點飯吃吧”,她回答“好”。他們要了兩個盒飯,不過火車上的東西總是又貴又難吃。那車上都是湧動的人群,不管站著坐著都困難。由於天黑了,伊若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在夢中她隱隱約約聽到“長沙到了”,張開睡意的雙眼看見一個微胖的男生扛著一個腳踏車慢慢的移了出去。
火車終於到了西安,這個六朝古都,不過它在我的印象中火車站很舊,買票的時候隻有幾個窗口,沒有桂林火車站那麼有活力。又沒有買到票,不過還好幸運,他們登上的那趟火車有很多空座位,終於可以好好的睡一覺了,經過兩天兩夜的奔波勞累,他們終於在下午4點半左右到達目的地。一出站,伊若就看見外麵都有好多小攤位,是很多迎新的學長學姐。她走進一個貼著“賀蘭大學”大字標的位置,問到” 請問怎麼坐車到學校”。一個熱心的學姐告訴她“白天是有校車來接的,不過下午4點截止了,你們可以坐127公交到賀蘭站”。伊若和伊大兩個都是路癡,在問了無數路人後,終於坐了到象牙塔的車。下午5點半他倆終於到達學校。
學校的大門相對高中很氣派,上麵寫著刻著“賀蘭大學”,門口有不同學院的工作人員接待,一個瘦瘦的學長帶著他們去報名,交學費,後來又帶著他們去宿舍。看見宿舍的的那刻伊若內心很失望,還是破舊的水泥牆,比高中條件還差,公共廁所和浴室。對於在南方長大的姑娘內心是崩潰的。高考的失利失落感更是湧入心頭,很苦澀。
安頓好伊若後,伊大帶著她出去學校外麵的找吃的,後來他們選了一家新疆大盤雞大排檔,那是他們第一次嚐到雞肉和土豆一起煮飯,南方的很多孩子還沒有吃過土豆。伊若小時候在電視聽到土豆,後來一直以為紅薯就是土豆。原來它們是不同的物種。吃完後,伊大說“你好好照顧自己,周圍的酒店太貴了,我去火車站待一晚,明天早上回去”,伊若小聲的回答“嗯”,可能小時候真很窮,所以那時候她沒有反駁父親,讓他在酒店好好休息一晚,或者在銀川多待幾天。又或者伊若自己就是現在人所說的所謂的留守兒童,她和父母的感情很淡。以至於他的父親在火車站貓了一晚就回去了。而她在開始了她的大學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