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上大學時,我其實組織過一場小型的展銷會活動,不知道那次活動,會不會是我同會展行業,結成的首次姻緣。
當時,我在學院社團部擔任幹事長,協助學院`各學生協會團體,開展社團活動。
有一次,為了幫助學生勤工儉學,我們在學院的操場邊組織了一次剩餘物資商品展銷活動。
活動規格不小,當時有好幾十個學生報名參加,為了豐富此次展銷活動的商品,我特意去五一路口的一家精品公司,組織了一批毛毯,二十塊一條進的,在會上賣五六十塊。
因為當時天氣剛好開始轉涼,結果這批毛毯大受學生們的歡迎,連補了兩次貨都供不應求。
三四十床毛毯,純獲利一千多塊,頂得上學時三個月的生活費。這應該算得上我在會展行業賺得的第一桶金。
在望東方網絡公司,雖然美名為銷售工程師,但是這份工作既沒有底薪,也不提供住宿,更沒有交通食宿補貼,也沒有高額業務提成保障。
對於剛南下深圳求發展的人來說,網絡公司,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真的不是一個很好的職業選擇。
至於互聯網後來的飛速發展,那是犧牲了無數這些行業先行者的辛勞,堆積而成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更多人應該知其深意。
也是機緣巧合,一個偶爾的機會,聽到一個老鄉說他朋友在一家公司,在華強北附近,正在招業務員,準備籌備組織九月份,在國展中心舉行的深圳(首屆)攝影影視器材展覽會。
公司對業務員的待遇是,提供住宿保障,並且中午提供一個快餐做為工作餐,外加8%業績提成。
這個待遇,同網絡公司銷售工程師待遇比起來,已經是相當優厚了。
核電大廈,離華強北很近,於是我決定去展覽會組委會去看看。去看看的結果是,一腳踏進會展行業,一進就是近二十年。
有點神雕俠侶中的,風臨渡囗郭襄見楊過,一見誤終身的意思。
攝影器材展組委會,在華強北振華路的一幢四五層的小樓內,那小樓也就六七層,樓體暗紅色。
這小樓內,肯定不隻有一家公司,因為在旋轉上樓梯的樓梯頂,有塊大招牌,招牌就四個字,海天出版社。
這可是享譽全國相當有名的出版社 。成立於1984年,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同市政府直接領導的出版機構。
看到海天出版社四個字,我對此樓的好感倍增。
攝影器材展組委會位於五樓,這個矮小的樓,上樓竟然有兩架上下電梯。
隻不過這兩架電梯體型巨大,運行時咣當作響,這應該是深圳當時工業區廠房裏的標配。
我坐電梯來到五樓,沒想到迎麵而來的,又是四個巨字,彙力集團,公司辦公區占了一大半層樓,數十張辦公卡座在大廳內,相當的震撼壯觀。
九十年代,能號稱是集團的公司,可不會是一家簡簡單單的皮包公司,是擁有一定實繳資本,資金力量雄厚,旗下最少三四家公司的企業。
哪怕是到現在,能真正達集團標準的,母公司五千萬起步,旗下控製四五家子公司,資本過億。
無疑,我被這家集團公司,吸深深引住了,攝影器材展,隻是這家集團公司旗下,一家子公司彙力廣告公司的業務,而這家廣告公司的注冊資本,也有上百萬。
大家要清楚,那個年代的華為公司,剛初創時,任正非先生隻在深圳籌集到二三萬,就是這二三萬,還得四處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