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之夜,他逃婚了

她坐在屬於她和他的喜房中,麵前的龍鳳燭也快燃盡了,但是再也沒見他回來。

她蓋著紅蓋頭,坐在喜房中,聽著外麵的聲音,揪著手中的手帕。她知道他是跟誰走的,他是跟一個跟他相識不到一年的女子,兩個人在他們大婚之夜相約而私奔。

她不懂他為什麼要這麼做

明明是他自己說過,等他遊曆江湖歸來就娶她。

可是他這一次做的讓她失望了

他對她食言了

她與他自幼相識她為長公主之女,而他為攝政王之子。

因長公主府與攝王府挨在一起成為了鄰居,有一年長公主帶著她做客於攝政王府。

那是攝政王之子的生辰之日,攝政王為慶祝愛子的生辰便宴請各位來客。那是他們第一次相識,彼時他如天山上的雪蓮一般清冷高貴,如天上謫仙。

七歲的她看著他失了神,而他被攝政王牽著走到她眼前笑著說:“按輩分來說,他應是你哥哥”然後又指了指她說:“她應是你妹妹。”

長公主輕輕拍了一下她,說道:“快喊哥哥不要失禮了。”

她怯怯的喊了一聲:“哥哥好,我叫悅知。”

他微微點了一點頭,臉上帶了幾分笑意說:“我叫顧知,字子昀,不若以後你叫我子昀哥哥。”

說完,看似成熟穩重冷漠的他,竟朝她調皮的眨了眨眼。後來她覺得他好像也並未有表麵上那樣清冷高貴,這是他們第1次見麵,她七歲他九歲,也是這段緣分的開始。

顧知十歲那年拜了一位從姑蘇而來的教書先生。

教書先生姓紀,顧知便稱他為紀先生,後來紀先生覺得他根骨不錯,又對醫術感興趣,索性便向顧知坦言,想收他做徒弟,教他武功和醫術。

顧知本想去江湖遊曆的,既要出去遊曆,必要學的一身本領,顧知一聽便欣然同意。

而沈悅知與顧知相熟之後,便天天做顧知的小尾巴在身後“子昀哥哥長,子昀哥哥短”的喊他。

顧知也對這個小妹妹頗為照顧,或許是因為從小身旁沒有什麼玩伴,沈悅知十二歲的時候,紀先生想去姑蘇看望故人,而後遊曆江湖,顧知知道之後跑去跟父親商量,結果與他父親吵得不可開交。

他父親是當朝攝政王覺得自家的兒子應當以後是世子也要繼承他的位,不應該像那些紈絝子弟一般到處玩樂。

但顧知卻想不了那麼多,他一聲不吭的悄悄的跟著他師傅離開。

在顧知臨走前三天的時候,他悄悄的去看了悅知,將此事說給了她聽,頓時悅知卻直接哭了,說:“子昀哥哥走了就不回來了嗎?就和我爹一樣,也要遠走他鄉。”

顧知輕輕地幫悅知擦掉臉上的淚水,道:“不會的,哥哥還會回來的。”

她沒有多說什麼,隻是點頭答應“嗯,一言為定,子昀哥哥一定記得會回來看悅知。”

顧知又笑著說“當然了,大概悅知那時候也要快及笄了,又或者也要快嫁人了。”

悅知聽了此話,撇了一下嘴巴幼稚的道:“我才不呢,我以後要嫁給子昀哥哥,才不要跟別人成親,嫁給其他人。他們肯定也會和爹一樣,扔下我和娘不管的。”

顧知玩笑似的道:“不會的,那我等悅知長大。”

後來若幹年後,沈悅知一旦再憶起往事恨不得把自己當時的腦瓜子扒開看看想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