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齊在家裏休養兩個多禮拜,在媳婦的精心照料下,精神狀態逐漸好轉,再聽到扶貧功臣,省扶貧先進個人隻是笑而不語,有時還自己打趣地說:“那都是過去遙遠的事情了,不提也罷。”逐漸看淡官場的明爭暗鬥爾虞我詐的嘴臉,盡力過一份平靜而恬淡的生活。一天晚上,仁齊與媳婦商量,利用“五一”假期去西南旅遊一趟,放飛自我,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仁齊媳婦當然開心答應,自從仁齊下鄉扶貧,三年來並沒有時間出中水市,更別談奢侈的出省旅遊了,而且女人天性喜歡各處走走。仁齊花了兩天時間細細規劃路線和旅遊景點,在媳婦下班後吃晚飯時,詳細講解一遍,媳婦甚是滿意。
為避開“五一”前一天人流高峰,夫妻二人四月二十八下午就從中水市坐高鐵到達第一站蓉城,在地鐵口附近酒店住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二人便趕往杜甫草堂,在參觀草堂中,仁齊體會到了杜甫顛簸流離的生活以及苦難的人生,而仁齊媳婦在各個景點除了開心的拍照還是開心的拍照,僅此而已。夫妻二人在寬窄巷子吃完火鍋後,便趕往火車站,坐了一夜的軟臥趕往第二站春城。出了春城火車站,撲麵而來地是桂花花香。仁齊感到很是驚奇,一般桂花是在陰曆八月開,而春城桂花卻在四月初就已盛開,看來不枉此行啊!夫妻二人把行李放在車站附近的酒店,便打的趕到金殿風景區。進入風景區,在潮濕幽深的密林中拾級而上,來到銅殿,但見一把“七星寶劍”懸掛在大殿內,仁齊久久凝視進入遐思冥想,真想自己佩帶一把寶劍,在官場上“伏魔而製怪”,用這把寶劍斬殺黨員中的蛀蟲吳浩仁吳紀。仁齊媳婦見仁齊死死盯著一把寶劍,便走上前,輕碰一下仁齊,仁齊方從內心憤怒中回過神來,隨後陪著媳婦參觀吳三桂和陳圓圓展館。仁齊媳婦最感興趣地還是展館中每一幅精美的圖畫,對圖畫下所配文字認真細致地看了一遍,看後為吳三桂和陳圓圓淒美的愛情所感動。夫妻二人在風景區遊玩了幾個小時,才從山上下來,找到飯店吃了些東西後,仁齊媳婦要去蓮花池公園看看,或許女人都喜歡看一個淒美愛情結局的地方。仁齊心裏雖然有些不願意,但還是滿足媳婦的要求,以免旅行回去後,某一天生氣時反複嘮叨。二人就從飯店出來,打的到蓮花池公園,仁齊走到八角蓮花池閣歇歇腳,仁齊媳婦則站在池邊,靜靜凝望池中,或許她正想著陳圓圓失寵後,獨自站在池邊對生活無限絕望的複雜心情,時代所限,或許想過一種平靜而恬淡的生活均是一種奢侈的願望。仁齊經此官場打擊,在以後的生活中,遠離你死我活的官場競爭。仁齊夫妻二人在蓮花池逛了兩個多小時,便打的回到酒店。
第二天早上,夫妻二人便坐硬臥趕到理城。在理城一家大學生創業酒店住下,並在前台定下明日跟團一日遊。離天黑還有幾個小時,仁齊打開百度地圖,夫妻二人沿著瀝青路朝古城五華樓走去。馬路兩邊排列著古色古香青瓦屋麵的古建築,臨近馬路的店鋪各式商品琳琅滿目,遊人在各個店鋪間進進出出,欣賞的人多,購買的人少。夫妻二人選購了一些易攜帶的少數民族的小商品物件。快到五華樓時,由於節假日,但見遊人奇裝異服,人流量陡增,大部分遊人都是慢悠悠的移動著步子,四處張望,除了看人還是看人。路邊有一長發披肩的流浪藝人抱著吉他自我陶醉地彈唱,字正腔圓,用一種渾厚的男中音唱著幾欲心碎的失戀型傷感歌曲,與周圍放下平時繁重工作放鬆心情的遊客格格不入。少有遊客佇立靜聽這些人生不如意的淺吟低唱。仁齊看了一眼,聽了一句,便在心裏笑道:“這位藝人找錯地方了,這種歌曲適合在深夜大排檔為那些失意的借酒澆愁愁更愁的苦男苦女們獻唱。”在城牆門洞上方是一棟三層高的五華樓,城牆上人頭攢動,在五華樓第二層有遊人注目遠視,欣賞古城風貌。夫妻二人穿過門洞,進入城內的小型廣場,但見打扮為齊天大聖的“孫悟空”手裏拿著一根長的木棍,在人群中挪動,時有遊人與“悟空”合影,合影完畢後,“悟空”僅揮揮手示意遊人離開,以方便下一個遊人合影。“悟空”始終麵帶笑容,這或許是古城為吸引遊客而設置的一道小風景,因為幾個遊客合影後,並未見遊客給“悟空”任何報酬。在廣場另一邊,一名身穿古裝濃妝豔抹的女子正在直播,時不時嗲聲嗲氣地對著麵前一個黑色的小方塊喊著讓見色起意的大哥打賞。夫妻二人見廣場無景可觀,便出了門洞,沿著城牆邊一條馬路往回走。馬路上絡繹不絕,遊人如織,二人邊走邊欣賞路邊各式小商品店,見有一家包子店,便進去吃了一籠包子。待從包子店出來,已是華燈初上,店鋪內各式彩燈爭奇鬥豔,把個街道照的紅一片,紫一片,黃一片,綠一片,或交相輝映,或層層疊影,別有一番燈光秀之感。遊人在店鋪的燈光裹挾中,但見臉蛋兒忽白忽黑,忽紅忽紫,忽黃忽綠,變臉如此之快,甚是詫異。夫妻二人緩緩走出繁花似錦的古城中心,走在僅有路燈照耀下的較為孤寂的路上,店鋪內遊人稀少,路上遊客均是匆匆趕路,盡快回到各自住處,好為第二天的跟團遊養精蓄銳。夫妻二人進了酒店,向前台年輕漂亮的金花打個招呼後,便走進在霓虹燈映襯下的院落,沿著蜿蜒小徑走到正中央的藤椅上坐下。三張藤椅和一棵正在盛開的小型桂花樹圍著一個小型圓石桌。坐在藤椅上,既可享受桂花香,又可欣賞別有洞天農家小庭院。庭院麵積不大,僅有二三十平方米,但布置極為雅致。小小青白石鋪成一條彎曲的小徑,小徑中央是四個對稱的橢圓形石花瓣。小徑延伸至院中央,一頭連接著紅色的圓形太陽傘下的小石桌,另一個分支連著白色帆船式太陽傘,傘下有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坐在藤條編織的吊簍內輕輕地搖著。小徑外圍是綠茸茸的青草坪,在青草坪內錯落有致地鑲嵌著青白相間的小石板,幾個地燈分別鑲嵌在小院四個角落的草坪內。在臨近院牆下有一個小水池,清澈的水池內幾條小魚在柔和的燈光下悠閑地遊來遊去。水池邊擺放著五個小盆景,在盆景邊上放著一個藤條躺椅,以提供給疲勞的遊客躺著小憩。在小院客房一麵的石階上,擺放著各式植物的盆景。這個清新雅致的農家小院是仁齊希望過上平靜生活的理想所在,在院中既陶冶了情操,也遠離了城市的喧鬧,尤其遠離了領導的銅臭嘴臉,在老家花錢找人弄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小農家庭院才不枉來此一遊。夫妻二人在院中悠閑地坐了半個小時,便上到二樓客房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