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羅二娃走夜路(1 / 2)

天剛剛黑,羅二娃今天的活已經幹完了。像二娃這這種幹喪活的師傅,主人家是該準備好住宿,招待這些遠道而來的師傅們。但二娃有點擔心獨自在家的爺爺,再加上他明天也沒啥活做,就想著晚上趕夜路回家。團隊裏的老師傅勸著二娃叫他大白天走,晚上一個人走夜路滲人的很。

這是二娃第一次跟隊來做活,以往年都是他爺爺來幹。隨著年齡越來越大,爺爺幹這些活已經很費力,體力也跟不上了。前段時間夜裏吞了涼,直接生病了。像這種團隊的活,缺一個還是不行的,他爺爺就叫二娃頂上了。

二娃不喜歡讀書,從小就看著爺爺給別人做活,耳濡目染下對這些也產生了興趣,就央著爺爺教他。不讀書以後,就跟著爺爺打雜學習,走南闖北。黃家壩下黃家國的八十歲的老母親走了,從別處打聽到了二娃爺爺的隊,花了錢請了隊裏的師傅們給她母親唱幾天,盡盡孝。

二娃不是唱經的師傅,就配合著打個雜。在鄉下,家中老人去世,不管怎麼樣,那些後人總是盡自己最大的力量讓家中老人走得體麵。外人看到了,也會覺得主人家孝順。鄉下家中的人過世了,第一選擇就是土葬,而非葬在狹小的公墓裏。

鄉下老人過了知命之年,大多都會把自己要用的棺材、壽衣給準備好。在他們看來後人給自己一個體麵的葬禮便是最大的回報,也是對自己的尊重。自己死後,葬在哪兒對自己後人有好處,能夠蔭蔽後人,那些風水極佳之地便是不二之選。

鄉下荒涼地最多,野墳、孤墳很是常見。在下鄉居住,很是忌諱走夜路,白天陽氣最盛,那些人們避之不及的東西也會藏得嚴嚴實實地。夜晚陰氣混濁,最得那些陰物喜歡,“它”喜歡捉弄別人,嚇得人們驚慌失措。

二娃很少走夜路,即使走夜路身邊也是有同伴的,俗話說得好二人成伴兒,三人成虎,隻要夥伴多就不覺得有啥怕的。但是一個人走夜路,心裏還是慌慌的。心裏對回家的渴望戰勝了內心的恐懼。在不顧師傅們的勸阻後,毅然踏上了回家的路。

鄉下的小道人走的多地方,連野草也被踏地稀碎。羅二娃手右手拿著電筒,左手拿著鑼鼓,倒沒背什麼東西。現在這時候正是夏天,許多的動物的叫聲此起彼伏,令人煩躁。

離開黃家壩後,羅二娃獨身走在漆黑的路上,除了他自己手裏的電筒光發出的光源,周圍一片黑暗。一個人的時候,周邊窸窸窣窣的的聲音會被無限的放大。二娃吞了吞口水,看了看周圍,渾身起滿了雞皮疙瘩,就感覺在不遠處的黑暗角落有著不為人知的目光盯著自己。

二娃心裏不斷安慰著自己,自己不會倒黴的,遇見那些不可名狀的東西的概率少之又少。二娃不斷打氣,不斷走路。前半程走的相安無事,也大大激發了二娃的勇氣。在鄉下,大路小路交錯著,大路比較繞人,而小路則更為便捷。

著急回家的二娃,想著自己走了這麼久的路都沒有什麼事,對走小路也就不怎麼恐懼。二娃踏上了回家之旅,這條小路是回家的必經之路。這個地方當地人叫它磨石溝,周圍也沒人居住。據說是以前抗戰的時候,死了許多的人。那些人大多都找不到家人、姓名,當地的村民也不忍看著暴屍荒野,便組織了村民將這些無人認領的屍體埋在了磨石溝。

磨石溝的荒墳很多,即使過了很長時間,大多數沒人打理的野墳已長滿了野草樹木,變成了一個不起眼的小土堆。即便踩在了上麵,也會錯以為是個自然形成的小土堆。如果再吹來一陣呼呼的風,那就更添一分荒蕪。

即便在白天,走在這小路上,也會感覺到陰涼。那種滲透到骨子裏的冷,在不經意間會讓人打個冷戰。夏天晚上的悶熱也無法驅散寒意。

二娃鼓起勇氣,手持電筒,緩步前進。雖然自己不相信那些封建迷信,但是獨身一人也難免有些不安。“孤墳話淒涼,野草爬滿坡;陰風襲空林,行人欲匆匆”腦子裏想著不知在哪兒聽到話兒,心裏對周圍黑漆漆的環境更加不耐。於是二娃加快了行走的步伐,對於周圍也不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