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摸摸頭(1 / 3)

多年以後,許曉回憶在銷售部的那段日子,突然就理解了陽明先生“龍場悟道”那段故事,原來看過很多書,知道很多道理,都抵不過一段刻骨銘心的親身經曆。

人們在遭遇挫折時,常有天塌地陷、萬劫不複的絕望感,其實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都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都是故事;所以當我們身處逆境時,要學會咬牙堅持一下。

許曉被邢敏擺了一道後,整個人像傷了元氣一樣,無精打采、噤若寒蟬,每天安靜地做事,低調地做人,連語言功能都快喪失了。

以往,許曉遇到事第一時間會想到向林主任求助,從大廳回來後,她就刻意改變這種習慣,有時想給林主任打個電話吐槽一下,明明號碼都按完了,可最後想想硬是沒撥出去。

人生中,有些路,隻能自己走;有些關,隻能自己過;在歲月的旋渦裏,我們總不能遇到水溝就喊救命,自己撲騰幾下,雖然費點力氣,但是有驚無險地掙紮著上岸後,也有一種苦盡甘來的成就感。

盡管這次經營分析事件讓經理在同事麵前很跌麵,但是經理並沒有遷怒於許曉,除了當天在會議室讓她把眼淚擦幹外,經理再沒對她提過這件事,更沒有訓過她,就像什麼都沒發生一樣。

有的領導好大喜功,遇到好事自己攬在身上,比如審計科的副科長王琳,有的領導遇壞事自己扛下來,比如經理。

前者是格局不夠,後者是得道多助,雖然員工明麵不說,可心裏都有數,她們知道怎麼回報領導。

通過邢敏事件,許曉總結了一點:在職場防人之心不可無!

許曉更專注於本職工作,為了準確剖析分析中的問題,她把群裏的文件一一下載後認真研讀,該做筆記做筆記,該背的就背下來,遇到不明白的她就去問經理或孫姐,二人總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要想把一件事做透,光停留在事物表現做些蜻蜓點水、花拳繡腿的功夫遠遠不夠,還要掌握事物背後的運轉規律。

就像這分析,看著是一堆數字和文字,背後你得弄清行業趨勢、市場環境、競爭動態、產品設置、流程體係、製度激勵、戰略目標等等,否則你怎麼寫措施 、怎麼寫部署?一味坐在屋裏閉門造車,一線員工不罵你啥也不是才怪!

無論是做生意還是經營企業,最怕外行指導內行,還指導得振振有詞、洋洋得意!

除了學習業務外,許曉在業餘時間也會看看書,她很認可一句話——任何看上去不費吹灰之力的成功,都離不開經年累月的持之以恒,她想做個像孫姐那樣在業務上遊刃有餘的人,所以她很努力。

9月份來了,又該做上一個月的經營分析了,有了上次的教訓,這次許曉除了向經理、孫姐征求過幾個關鍵點以外,所有內容都是自己做的,人不能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總得長些記性不是嗎?

她對數據反複確認,為了解製約生產的不利因素,她找到各縣區的業務骨幹,很謙虛地向她們征集問題,這些骨幹們看到許曉求真務實的態度,每個人都很配合,收效甚好。

跟各縣區骨幹溝通過後,為了助力重點產品的發展,她做了一張產品一頁紙加到了分析中,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一線人員在工作中更有抓手。

分析做完後,她拿去給經理過目,經理看後很滿意,說她進步得真快。為了在解讀環節有更好的表現,她請經理以老總的身份對她進行提問。

於是,經理帶著許曉,喊著孫姐,三個人去了辦公室對麵的小會議室。經理從自己的角度,問了許曉幾個問題,許曉答得不錯,可經理仍然給她提了建議,她希望許曉解讀的時候盡力能做到不看屏幕,張口就來。

孫姐說好像沒這個必要吧?把問題答清楚不就行了嗎?經理說要想得到領導的肯定和青睞,就要做超越他期待的事情。

說完後,他又讓許曉不要有壓力,能做則做,不能也沒有關係,慢慢來,畢竟她來的時間不長,還需要積累。

從小會議室出來後,許曉坐在工位上反複想著經理的話,換位思考,如果把自己當成老板,自己會更喜歡什麼樣的員工呢?是那種隻求無過的,還是追求卓越的呢?

許曉做了一個決定,她要把分析背下來。

召開分析會那天,許曉穿了一套藍色的職業套裙,化了淡淡的妝,長發在腦後挽成了一個丸子,整個人看上去清爽利落,優雅幹練,很職業化。

主持人楊瀾曾經表示,沒有人會透過你邋遢的外表,去發現你優秀的內在。這話很適合上班族,良好的個人形象,會給人一種可靠感,增加你的印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