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大事記編年史(1 / 3)

公元368年,太和三年 春三月,尚書仆射謝安和右衛將軍、侍中、藍田侯王坦之領銜率文武百官在桃葉渡口迎接桓溫。

得知朝廷要出讓徐州,荊州謀士郗超獻計桓溫刺殺柏傑。

公元369年,太和四年 春三月 徐州司馬匡超策劃下邳駐軍詐稱平叛,在臥牛嶺夜襲柏傑。陳謙聞訊急火攻心昏迷不醒。

七月暑假開始,陳望穿越到東晉三月。

經褚太後與眾皇室成員商議,由王蘊、杜炅、陳望一起赴洛陽代表朝廷慰勞並救治陳謙,並處理柏傑一案。

四月初,在陳安、司馬熙雯的鼎力相助下,陳望被擁立為兗州刺史,原兗州將領謝石出任豫州刺史獨立出去,徐州劃走給桓溫。

陳望跟陳安帶500驍騎營親兵赴徐州查柏傑案。

四月十一,陳望、陳安在下邳設計巧破柏傑一案,擒王珣,匡超,斬當事人建武都尉、劉老四、徐大有等九十八名。

四月十六抵達虎牢關,應戰慕容臧、慕容德、悅綰,心中起疑是不是父親的死已經走漏消息。

四月十七,陳望虎牢關對陣燕軍,斬敵五萬,俘獲一萬,陳顧鴻溝突襲燕軍後方斬悅綰,慕容臧、慕容德逃走。

四月二十,陳望返回洛陽。

當夜夢見父親陳謙,說了許多話。其中最重要的是“彼可取而代之”

五月十一,陳望與江卣、徐元喜守靈時談話,打定主意將來立足的三原則

一是現在局勢複雜,以不變應萬變;

二是再篩選父親舊部中的忠義之士;

三是考察籠絡年輕一代的江東才俊。

五月十二,陳謙在建康出殯,安葬於雞籠山。

六月,陳望在長江畔偶遇北伐軍東進,陳安來信截獲杜炅孫泰給慕容評寫的信

七月桓溫在黃河南岸接連大勝慕容厲、慕容臧,大軍屯紮枋頭。

十月底桓溫被慕容垂擊,逃到山陽郡,袁真敗到壽春。

十一月陳望用反間計教謝安挑撥慕容垂與慕容暐等關係,慕容垂反叛,東晉危局化解。

王獻之辨認筆跡確認杜炅寫的與慕容評信,陳望想到了柳綺。

十一月初柳綺勾結五鬥米教,派出幾十人到雞籠山暗殺陳望,被周全反殺。

十一月中陳望詐死,在廣陵府中堂燒死柳綺、杜炅,孫泰逃走。

公元370年,太和五年

正月十五陳望與國子學王恭、郗恢、庾楷、謝琰、羊曇、王忱、殷仲堪一起去聚豐樓賞月飲酒,遇王法慧、謝道韞、張彤雲、陳勝譙,後桓石虔、桓石康、桓石綏調戲陳勝譙,雙方打鬥,陳顧出場,差點把桓石虔摔死。

二月十六陳望讓陳顧代替自己守陵,趕赴曆陽,準備親自率軍收複壽春的袁瑾。大街上救了落難的鄧遐。

三月初一,鄧遐、梁山伯被袁瑾殺害,陳望揮軍強攻壽春,周全第一個衝上城頭,攻克壽春。

四月,桓溫郗超夜話,商定行“伊霍之舉”,廢除司馬奕重樹威望。

六月,王彪之、謝安親臨雞籠山問計陳望,陳望告訴他們舍棄司馬奕另立新君。

八月——十二月,王猛滅燕、滅仇池。

公元371年,太和六年 \/鹹安元年

三月秦將苻雅、楊安、姚萇、王統、徐成、朱肜等滅仇池。

十一月初二,褚蒜子批複桓溫奏章,準許廢帝。

當晚,竺瑤和田孜來到徽音殿逮捕楚相龍、計好、朱靈寶。

十一月十五,司馬昱登基,司馬奕被貶為東海王(後貶為海西公)。

年底,司馬晞一家被貶新安郡,司馬晃流放衡陽郡,庾倩、殷涓等族誅

公元372年,鹹安二年

六月十六司馬熙雯為救父王和陳氏兩家被迫同意陳勝譙出嫁桓石虔

六月十九陳望服孝期滿回府

六月二十進宮被封為員外散騎常侍,兗州刺史,前軍將軍。

六月二十四陳望、陳顧在廣陵公府加冠。

七月初二,庾希在京口造反傳到建康,陳望請纓平叛,於當日晚率陳顧及三千軍馬前往京口。

七月初四晚,陳望率軍攻打京口,救了庾希及其子庾攸之。

七月初五晨,班師回朝。

七月二十六在王蘊府喝酒,王法慧生日,酒後去王坦之府裏偷石榴被抓,後發生關係。

七月二十八司馬昱去世時年五十三歲,臨終前賜陳望免死遺詔,司馬曜繼位時年十一歲。

十月初十,許龍見海西公司馬奕

十月十三晨陳顧被陳望安排到壽陽任軍假司馬。

十月十三盧悚許龍叛亂進京當天被鎮壓

公元373年,寧康元年

二月初九桓溫進京,處理完盧悚事件後,在昭德殿被陳望怒斥羞辱並綁架其子做要挾,寫悔過並閹割郗超。

三月二十一陳勝譙懷孕四個多月回廣陵公府暫住,並提出二女共侍一夫。

六月王、謝兩家答應陳望與謝道韞、王法慧的婚事,庾希來信在鬱林郡九龍山招募軍兵兩萬。

七月十四桓溫死,桓衝領揚州牧,兼侍中,都督揚、江、廣三州諸軍事,假節,鎮姑熟,中軍將軍。桓玄襲爵南郡公。

七月十五晚間廣陵公府飲酒公布:庾楷任度支中郎將(六品),赴曆陽郡,協助太守江卣負責糧草籌集、調撥等事宜,羊曇任文學掾(掌教育選拔人才),王忱任兗州主簿(掌管文書),郗恢任兗州別駕(秘書長),謝琰任兗州參軍(參謀長),王恭任兗州長史(幕僚長),顧愷之任刺史記室(掌管資料和書記),殷仲堪任督郵(掌軍紀律法),柏華任兗州司馬(掌軍事雜務)

七月二十五桓衝挫敗桓秘、桓熙、桓濟三人陰謀。

八月初九,陳望校軍場誓師出征。

八月十二,楊佺期被貶新野太守。

八月十三,陳望在廬江郡上任演講, 任命庾楷為度支中郎將,赴曆陽郡,協助太守江卣負責糧草籌集、調撥等事宜,羊曇為文學掾,王忱為兗州主簿,郗恢為兗州別駕,謝琰為兗州參軍,王恭為兗州長史,顧愷之為刺史記室,殷仲堪為督郵,柏華為兗州司馬,殿中將軍毛安之統前軍,輕車將軍桓伊統左軍,鷹揚將軍朱序統右軍,兗州參軍江績升振武將軍統後軍,建武將軍劉遁為廬江郡太守。

八月十八,下午,陳望抵達壽陽,夜晚會見陳顧,並得知了硤石口淮水的礁石。

八月二十五夜,子時末,派軍偷渡硤石口,武壬立首功。

八月二十六日晨,占領下蔡,王猛退守山桑。

九月十一抵達山桑城外,陳望以毛安之、謝琰為正副將率軍一萬六千人為先鋒,桓伊、江績率軍一萬六千人為左軍,朱序、殷仲堪率軍一萬六千人為右軍,郗恢率軍一萬為後應,自統中軍三萬,共計近九萬人發兵北上。

九月十二陳望軍與王猛軍在山桑城外展開大戰,陣亡八千六百四十九人,輕重傷達七千六百二十七人。

輕車將軍桓伊、參軍謝琰左翼所部青旗。

鷹揚將軍朱序、督郵殷仲堪右翼所部紅旗

左衛將軍陳安、殿中將軍毛安之統中軍黃旗。

振武將軍江績、司馬柏華統後軍黑旗

長史王恭、別駕郗恢遊擊警戒

十月二十,京城來了家書,是大娘寫來的,阿姐生下了兒子,取名叫做桓洪。

十一月初二,氐秦苻堅拜益州刺史王統為征南大都督,秘書監朱肜為副,率軍三萬進攻漢中,左將軍毛當、鷹揚將軍徐成率軍三萬出陰平直指劍閣,梁州刺史、右將軍楊安率軍四萬殺奔梓潼(今四川綿陽市附近),三路大軍共計十萬南下,聲勢浩大,西川危急。

十一月初三,陳望軍占領空城山桑。

十一月十四庾楷送攻城器械及糧草到達山桑

十二月初四氐秦徐成部攻克劍閣,朱肜部攻克漢中,楊安部攻克梓潼,毛當部攻克成都……

廣漢太守趙長戰死,梓潼太守周虓投降,江夏相竺瑤撤回,益州刺史周仲孫戰敗退至南中(寧州刺史部,今貴州雲南一帶),氐秦楊安被封為右大將軍、益州牧,鎮守成都,毛當被封為鎮西將軍、梁州刺史,鎮守漢中。西南諸夷族邛、莋、夜郎等地全都投降歸附氐秦。如此,西川已全部陷落。

十二月初八,陳望譙郡城外會王猛,聽說苻堅已在長安建府,司馬曜公爵,謝安尚書令,桓衝驃騎將軍,陳望司隸校尉。

三番大戰:毛安之—沮渠法弘,朱序—梁成,陳顧—張蠔三番戰贏得譙郡。

十二月初九,王猛六十五萬大軍圍困譙郡。幽州刺史,鎮北將軍、襄城侯、都督幽、平、遼東諸軍事的氐秦北疆大都督郭慶此次他率領了近三十萬大軍,集丁零、高句麗、扶餘、肅慎、鮮卑宇文部等多民族騎兵;並州刺史俱難率軍八萬,兗州刺史,廣武將軍,都督兗、徐、青三州諸軍事的盧水胡人彭超率軍十三萬。

十二月十四,消息傳入建康,司馬曜與群臣商討,最後謝安定下明年春救援計劃。

十二月十七,為主持援救陳望,褚太後三度臨朝聽政。謝安錄尚書事,王坦之尚書令,王彪之金紫光祿大夫加特進。

十二月二十一,冠軍將軍、京兆尹、賓都侯慕容垂通過段氏說服苻堅調王猛回京治病,並告之了姚碩德。

公元374年,寧康二年

正月十一送信的封厲死在譙郡城外。

正月十九謝玄軍一萬、滕恬之朝廷軍三萬、桓石虔荊州軍兩萬五千,會師父陽。

二月十七苻融赴譙郡外氐秦大營,王猛回長安。

三月十二夜謝玄軍殺入秦軍西門俱難營

三月十三內外夾擊,秦軍六十五萬潰敗而逃

四月二十二王國寶來譙郡頒詔,

兗州刺史陳望擢升平北將軍、持節、都督兩淮諸軍事,賜黃金二百斤。

左衛將軍、萍鄉縣伯陳安擢升前將軍、萍鄉縣侯,賜黃金一百斤

振武將軍、廣陵相謝玄擢升後軍將軍、徐州刺史,賜黃金一百斤

殿中將軍毛安之擢升武衛將軍、譙郡太守。

奮威將軍、竟陵太守桓石虔擢升河東太守、進號冠軍將軍。

鷹揚將軍、襄城縣子朱序擢升北中郎將。

輕車將軍、宣城縣子桓伊擢升廣武將軍。

振威將軍江績擢升中壘將軍。

兗州司馬柏華加撫夷護軍。

軍司馬陳顧擢升為伏波將軍,賜爵中宿縣男,食邑兩百戶。

兗州長史王恭,兗州主簿王忱、兗州參軍謝琰及以下官員均賞賜絹布兩百匹、稻粟一千石、錢十萬。

四月二十三日陳望安排主簿王忱管民生,督郵殷仲堪管刑律,參軍謝琰管退伍和招募軍卒,練兵。以譙郡為中心,做了部署安排。

北麵的虞城由武衛將軍毛安之率軍一萬駐守。

西麵的父陽由廣武將軍桓伊率軍一萬駐守。

東麵的酂縣由中壘將軍江績率軍五千駐守。

南麵的城父由北中郎將朱序率軍一萬五千萬駐守。

陳安、陳顧、王恭、謝琰、郗恢等人率剩餘人馬七萬坐鎮譙郡。

(含從廬江郡北上的兗州軍)

五月初七,陳望離開父陽。父陽、陽夏(今河南周口市太康縣附近)一路西出,到許昌再轉西北出函穀關(河南三門峽市靈寶市函穀關鎮附近),再向西北走蒲阪(今山西永濟市附近)過黃河,經安定郡(今甘肅慶陽市周邊)可達蕭關,再按叔父所講,鸇陰縣過黃河進入祖厲縣。”

五月二十八陳望在函穀關渡過黃河

五月二十九晚在中條山碧螺村被火燒

六月十五出中條山

六月十七進蒲阪。

十一月在漆縣烏陽鎮紫氣東來酒肆遇孫泰天師道埋伏,和呼延姍滾落懸崖。

十一月十三陳望被救到鶉陰縣呼延堡,和呼延赫、呼延義、呼延珊父子三人認識並療傷。

公元375年,寧康三年 元月初一陳望參加了呼延赫的家宴

三月初九,陳望與顧愷之等人在呼延堡相聚

四月二十一陳望與氐秦安定郡守薛讚在九狐原降服聶家堡,顧愷之做《陳平北奉旨西行賦》。

當晚,陳望與呼延珊發生關係。

四月二十二陳望一早離開了呼延堡。

六月初三陳望入蕭關,被王猛發現。

當晚,王猛和陳望深談後,病死於瓦亭峽的峽穀裏

七月過黃河,進入涼州境內。

七月十九陳望到達姑臧,進宮後救了閆、薛二姬,並診斷了張天錫病情,覺得跟新冠很相似。

朱序為西中郎將,梁州刺史,鎮襄陽,都督沔中四郡諸軍事

八月十三張天錫請陳望擔任疫情臨時指揮中心總指揮

八月十四,陳望、張大奕、辛章正式上任。

頒布法令:

第一道命令:從即日起,所有人員出門必須臉上戴著布巾違者罰粟米一鬥(約三十斤)。

第二道:府衙內所有主簿、府丞、主簿、典吏率人在姑臧城內測量體溫,如有疏漏未查到者,罰粟米一斛(一百五十斤)。

第三道:私自哄抬物價者,罰粟米十斛,杖二百。

第四道:無視“疫臨”法令者流放蔥嶺以西。

第五道:疫情期間搶劫、偷盜、放火、奸淫、散播不實言論者一律處斬。

公元376年,太元元年 晉孝武帝親政,改元太元,褚太後歸政,謝安升任中書監,錄尚書事。

謝安升任中書監,錄尚書事。

桓豁升為征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桓衝升為車騎將軍。

郗愔升為鎮軍大將軍,都督浙東五郡諸軍事。

王蘊升為尚書左仆射,五兵尚書如故。

謝石升為尚書右仆射,豫州刺史如故。

東晉朝堂形成了王謝聯手製約桓氏的局麵。

二弟陳顧和陳安之女陳魯之於元日節成親了。

六月二十,苻堅宣布對涼州用兵

七月初一苻堅派閻負、梁殊先入姑臧勸降

七月初二陳望動身赴吐魯番

八月十一使持節、武衛將軍武都苟萇、左將軍毛盛、中書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萇、秦州刺史苟池、河州刺史李辯、涼州刺史王統各率本州人馬,共計九萬大軍為後繼,會同前軍苟萇部總數達到了二十二萬之眾。

九月初三,張天錫從前線敗回姑臧

九月初五,陳望在姑臧永寧殿會見張天錫,張大奕、張大誠、麥英傑伏誅。

被苟萇嚇破膽的張天錫不聽勸告,出降氐秦。

陳望在姑臧城外點燃埋在地裏的炸藥,炸亂苟萇大軍。

九月二十五,柏華、辛章部在河會城大敗秦軍毛盛、姚萇部;趙疑、彭知正、史景部在纏縮城大敗梁熙、苟池、李辯等人,斬敵三萬,秦軍兩路殘部已從青石津乘船逃至黃河東岸和南岸。

十月初十陳望、焦夫人、張大豫一起築高台,遙拜晉帝。

張大豫自封大都督、大將軍、護羌校尉、都督隴右關中諸軍事、涼州刺史、西平公一職,廣陵公陳望任護隴右、西域校尉、平氐將軍、武威相、都督涼州十二郡九十八縣中外諸軍事

當晚,陳望大宴群臣,並留宿姑臧宮中

十一月柏華為鎮東將軍兼武威郡司馬駐防祖厲縣,蕩難將軍索商為武威郡主簿駐防河會城,陳兵五萬沿黃河西岸各要塞布防。

張憲為西域都護、安西將軍、都督張掖郡以西七郡諸軍事,鞏固涼州的大後方。

晉興相彭知正兼任屯田校尉,全權統籌諸事宜,戰時為兵,閑時為農。

陳望遣顧愷之為涼州特使,東渡黃河, 帶著自己的信函赴長安麵見苻堅。他親筆給大秦天王苻堅寫了一封信函,提出了和平共處的幾項原則,可以每年納貢給大秦,可以稱臣,但如果大秦執意圖取涼州,則涼州百萬子民,全民皆兵,誓於涼州共存亡。

苻堅因北伐拓跋什翼健無暇對付陳望,答應了納貢請求。

公元377年,太元二年

二月,陳望接到馬老四送來的陳安急信,與譙郡再度聯係起來。

明白了司馬曜為了獲得王法慧派他赴涼州,怒不可遏。

北府軍舊部被謝玄清算,所有親近於兗州的軍兵盡皆遣散退伍,安置於江南務農。

譙國夫人已到譙郡,因三公子陳觀國子學的學業未成,暫留建康。

兗州將領桓伊被朝廷任命為豫州刺史,接替尚書右仆射謝石。

中常侍田孜派人密信致譙國夫人,信中言及陛下親政登基後,根據大晉曆法首要確立皇後,陛下單獨召王蘊覲見,並展示當年先帝婚約,據不認可曾毀掉婚約一說,勒令王蘊三月內送王法慧入宮成婚,母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