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大學生創業不容易成?
時間回到2008年的上海交通大學,正在讀碩士一年級的張旭豪是一個躊躇滿誌的青年。
張旭豪很有商業頭腦,他曾經和朋友汪淵說過,以後要做一家150億美元的大公司。一次,在寢室打遊戲的他餓了,打電話給餐館,餐館卻不願意配送。張旭豪發現,這就是一個商機。三百多公頃的大校園,校外餐館到寢室的距離實在太遠,幾萬師生的用餐需求是一個龐大是市場,既然商家不願意送,那自己不是可以幫別人送嗎?
張旭豪決定自己來為餐館做外送服務。他和朋友康嘉等人合作,一方麵在周圍商家推廣自己的配送,另一方麵搜集校園附近的餐館信息,印成一本叫“餓了麼”的外送廣告冊在校園分發推廣。
他們在宿舍接聽訂餐電話。接到訂單後到餐館取快餐,送給顧客。最初的服務完全依靠電話來完成,張旭豪和他的同伴們親自披掛上陣,騎著自行車滿頭大汗地奔走於巨大的校園,各處送餐。
最早的幾個創業夥伴,全都來自於上海交通大學。這一群年輕人風華正茂,充滿了青春的學生氣。就連公司的名稱“餓了麼”,都是來源於學生間點外賣的一句口頭禪,既順口又親切。
當時,交大校園內流行校園BBS,張旭豪覺得自己的送餐服務可以在網絡上推廣。
於是,2008年9月,最早的餓了麼團隊開始進軍網絡訂餐。張旭豪通過校園BBS,招來很多願意一起做配送服務的同學,並找到了軟件學院的同學,幫助餓了麼開發網絡訂餐平台。
半年後,2009年4月,餓了麼的首個網絡訂餐平台誕生了。網絡的應用讓餓了麼的點餐服務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平台可以根據距離自動列出餐館與菜單等信息,為消費者提供自由選擇的便捷服務。網絡化的訂餐很受歡迎,很快就有30家加盟店入駐,日訂單量達五、六百單。隨著經營規模的擴大,餓了麼也取消了熱線電話和代店外送,改為顧客與店家的對接,下單和接單全在網絡上自動完成。
創業之初是艱難的。最初的啟動資金全是靠幾個人東拚西湊的,連學費都沒能幸免。為了全身心投入這項事業,張旭豪主動放棄去香港理工大學深造的機會,與康嘉一起選擇休學。
而來自交大軟件學院的葉峰也在2010年本科畢業後,放棄了進入微軟的機會,留下來和大家一起創業。隨著校內外的大力宣傳,這樣一個本地生活平台,讓餐飲業逐步走向了信息化,逐漸擴大的營業範圍,也讓更多人看到了餓了麼的便利。
雖然在當時,餓了麼的競爭對手有限,小葉子、天天服務網等對餓了麼無法構成實質威脅。但由於資金局限和行業的不溫不火,餓了麼的規模很難做大。為了給餓了麼籌集資金,張旭豪攜著自己的企業參加各種創新大賽。2009年10月,餓了麼網站在上海慈善基金會和覺群大學生創業基金聯合主辦的創業大賽中,獲得最高額度資助10萬元全額貼息貸款。
12月,網站在歐萊雅大學生就業創業大賽上,獲得10萬元冠軍獎金。餓了麼通過創新競賽共贏得了45萬元創業獎金,這批獎金對於初出茅廬的餓了麼來說就是一筆巨款,大大促進了團隊的成長。到2009年底,已經有50家餐廳進駐餓了麼,日均訂餐交易額突破萬元。
有了資金的餓了麼,在市場的拓展方麵也沒有停下腳步。2010年5月,餓了麼2.0上線,很快將服務範圍拓展至附近的華東師範大學和紫竹科技園區。學生和白領成為了餓了麼的主要顧客群體。餓了麼也在新版本中推出了超時賠付體係,為用戶保證到餐時間。同年9月,餓了麼全上海版上線,整個上海都成為了餓了麼的市場,單月最高交易額達到了百萬元。在成立的第二年,餓了麼就成功走出了校園,開始做大做強。
除了市場的拓展,餓了麼也很敏銳地察覺到了網絡平台的變革。移動互聯網的浪潮襲來,讓移動端成為用戶的新寵兒,餓了麼很快從PC轉戰移動。2010年11月,餓了麼手機網頁訂餐平台上線。這一與時俱進的革新成效顯著。2011年3月 ,“餓了麼”注冊會員已超過兩萬人,日均訂單3000份。
餓了麼的驕人戰績很快吸引來了更多的投資者。2011年3月,餓了麼獲得了來自金沙江創投的100萬美元投資。獲得資金的餓了麼終於有了走出上海的資本,同年7月,杭州、北京分部相繼成立。隨後,餓了麼先後獲得了幾輪投資,尤其是2014年5月,餓了麼獲得了大眾點評8000萬美元投資,估值達到了1.1億美元左右。
不過與此同時,餓了麼的競爭對手也在迅速成長。2010年,美團網成立。眾多互聯網巨頭也都看到了餓了麼的成功,紛紛插手外賣行業。
美團、百度等很快發現了餓了麼高效訂餐平台的盈利體係,決定做自己的外賣公司。餓了麼最大的競爭對手就是美團外賣。當時,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本來想投資餓了麼,而美團副總裁王慧文一通電話說服徐新改變了主意,投資美團。這也讓美團成功進軍外賣行業。美團幾乎複製了餓了麼的成功之路,以類似的發展模式從大城市開始,以學生、白領為主要服務群體,開始拓展市場。但是由於有強大的資本,美團的擴張之路遠遠快於白手起家的餓了麼。美團招募1000人,培訓一個月,迅速鋪向全國100個城市。而在各大社會資本巨頭的對比之下,餓了麼員工不過300人,麵向城市僅12個。麵對激烈而殘酷的競爭,餓了麼隻有尋求新的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