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訓文道:“聽說今天要舉行大聖廟奠基儀式,老胡可高興壞啦,他老早就跑到雞母山上等著去啦。”
“哦,怪不得呢,喲,咱們得加快步子,趕上前麵的人群才是呢,不然就落在老後頭了。”
兩人說著,趕緊邁開腳步。
上到山頂,大群的農民都已擠在上麵,密密麻麻的。他們叫著、跳著、嚷著,顯得興奮異常,好在雞母山頂有一塊大大的平台足以容納。
看看領導、長者都已到得差不多了,在一陣“劈哩啪啦”的鞭炮聲中,大聖廟奠基儀式開始了。
這個儀式隻不過是一個象征性的,人人都趕回家中過年與親人團聚,建築隊也不例外,他們得等過完年後才會出門做工。也就是說,先舉行一個儀式,埋上一塊刻有紀念性文字的石碑,等明年正月十五以後再破土動工。
在嫋繞的鞭炮煙霧中,趙德炎端著滿滿的一鍬黃土,倒入豎有一塊漂亮石碑的土坑……
趙訓文望著第一鍬倒下的黃土,看看周圍歡騰跳躍的人群,一股沉澱澱的感覺突然逼了過來,緊緊地壓在他的心頭。
山下教學大樓的落成,在楚莊村中無疑聳起了一座知識的豐碑;那麼,這山上重新修建的大聖廟,是不是一種迷信的象征呢?
重修廟宇,是為了迎合人們內心的需求與渴望,是一種典型的宗教信仰。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雖然有著一定的聯係,但並不能在二者之間,劃上一道簡單的等號。
周圍的熱鬧與喧囂,正一浪高過一浪,而大聖廟卻是淡泊與寧靜的產物,兩種不同的極端,竟能如此奇妙地結合在一起。
這就是曆史的積澱而造成的現實,隨著人類的發展一步一步累積到今天的沉澱澱的現實!
頓時,趙訓文覺得自己不僅站在了雞母山的最高處,更站在了曆史、現實與未來的契合處與製高點。他低望山下的湖泊、田疇、房屋,仿佛一隻看不見的上帝之手將它們擺布得井然有序;平望高低起伏的綿綿山嶺,正波浪般湧向遙遠的天際;仰望頭頂湛藍的天空,又分明看見了一條閃光的河流自浩渺的深邃之處傾瀉而下……
這是一條人類二十一世紀的閃光之河!
它洶湧著、澎湃著,正流向世紀之末、千年之交的廣袤大地,流向氤氳繚繞的雞母山頂。
河流與山頂,各自伸長觸角,正相互試探著,以尋求一個最佳接合點。
趙訓文目不轉睛地看著,他在認真地探究,想弄清它們又將以怎樣的姿態奇妙地連接、融合在一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