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2(2 / 2)

就村裏現有的情況來看,要想一步登天地辦成什麼了不得的大廠,這是不切實際的。隻有引進外來資金才行,這得創造條件,有一個很好的投資環境、抓住機遇才行,不能操之過急。

前兩天,父親接到一封從美國拍來的加急電報,沒想到以為早已死去多年的伯父趙德炎還活在人世,活在當今最為發達的美國,這的確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也不知這位伯父的經濟狀況與實力如何,反正他馬上就要歸國返鄉探親了,到時,如果能說動他在村裏投點資可就是一樁再好不過的大喜事了。

而趙訓武現在的心事,已放在了另一樁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上——那就是準備在雞母山上修造大聖廟。

這也是哥哥趙訓文給他提出的一條重要建議。

重建一座早已毀棄的廟宇,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有這種必要嗎?

回答是肯定的。

近來,趙訓武發現,不少農民帶了香燭果品,搭車跑個上百裏路程,到外省的木蘭山天王廟去求神拜佛。

政府提倡宗教自由,如果重建雞母山上的大聖廟,以它昔日的顯赫名聲,將會廣泛吸引周圍近百裏範圍之內的善男信女。如此,不僅填補了楚莊村民的思想真空,以大聖廟作為中心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還可提高楚莊村的知名度,吸引周邊農民前來朝聖拜佛,搞點小型的旅遊資源開發。

當趙訓武將這一議案在村委會和全村大會上提出後,沒想到反響空前,大家比以前所辦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感興趣。其熱情與積極性之高,遠遠出乎趙訓武的意料之外。至於建廟資金,家家戶戶都願平攤一部分。

很快地,村裏就收到了一筆建廟集資款額。但離修一座象模象樣的廟宇,卻還遠遠不夠。農民們負擔一直很重,他們雖然極願出資,但實力有限,一口氣不可能湊齊所有的款子。

怎麼辦?

趙訓武很快就想到了村裏的杉樹林。

七十年代中期,父親趙德厚帶領村民在白虎山上栽了一片小杉樹,如今,它們已長成一棵棵鬱鬱蒼蒼的大樹。可以考慮將它們伐掉,再在原來的地盤上栽種果樹,建造一個新的果園。

賣樹的款子,加上群眾的集資,就完全可以將過去的大聖廟修複得富麗堂皇了。

可是,趙訓武怎麼也沒有想到,在砍伐白虎山上的杉樹時,差點惹出了一場軒然大波。

那天淩晨,趙訓武與村委會的其他幹部帶著一群手拿斧頭、鋸子、砍刀等工具的砍伐隊員一同爬到白虎山坡的杉樹林邊,他一聲令下,大家正準備動手砍伐時,突然,幽深的林中傳來了一聲斷喝:“慢,都給我住手!”

這突如其來的喊聲仿佛從天而降,驚散了籠罩樹林的淡淡晨霧,也驚呆了所有在場的人們。

眾人定格般地站在原地,目光呆呆地朝向喝叫的方向望去——樹林中慢鏡頭似地走出一個手持步槍的男人。

他不是別人,就是十多年來一直護著這片杉樹的守林人李兵兵。

李兵兵是一名複員退伍軍人,曾參加過中越自衛反擊戰,立過三等功。然而,也就是那場戰爭,使他失去了一個男人最為寶貴的東西。那時,他還是一個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就被派往前線,成了尖刀班的一員偵察兵。他一輩子也不會忘記那個令他慘痛的日子,他與另外一位戰友在執行任務後的返回途中,一不小心,踩上了一顆地雷。戰友當場炸死,他也被炸得昏了過去。也不知過了多久,醒來一看時,他正躺在一副擔架上,褲襠底下早已結成一團硬硬的血塊,擔架稍一晃動,就有一股鑽心的疼痛將他那豆大的汗珠一粒粒地從額角扯出。擔架送往後方醫院,他雖然得救了,但卻從此失去了那條生兒育女的塵根。

回到村裏,正好杉樹林長大,周圍村子的不法分子開始打起了它們的主意,常常跑到山上偷偷砍伐。就是一般本分的農民,也有不少為生活所迫,經不住杉樹高昂價格的誘惑,隻要偷偷鋸上那麼一、兩棵出賣,就可換來夠用大半年的油鹽醬醋、針線毛巾等日常生活用品。於是,趙德厚就將李兵兵照顧安排到白虎山上當了一名守林員。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