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子將雞母山的溶洞越掏越大,一直掏到他滿意為止。然後,他又把原來的洞口堵死,改了一個新的通道。這個新的口子隱密得很,一般人難以找到,就是找到了,要想打開,或是進去,也很困難。因為熊子命人在那裏頭設置了陷阱呀、絆索啊、弓箭啦等不少暗道機關。一不小心,它們就會要你的命。完工後,熊子又把這些民工的眼睛蒙住,再把他們一船一船地運走,一直運到洞庭湖,裝到很遠很遠的楚國東邊去了。結果,這些民工們誰也弄不清這個曾經掏挖過的雞母山洞到底在什麼地方。
再說秦楚兩軍在鄢都相持不下,就象拉鋸似的,你來我往,你攻我守,打得難解難分。秦軍雖然攻不下鄢城,卻半點也不想退兵。想想看,那秦兵如虎狼之師,這些年來隻打勝仗,還不曉得吃敗仗是個什麼滋味呢,哪肯自個兒認輸?那帶兵的大將白起,更是向秦王立了軍令狀的,他發誓這回一定要蕩平楚都,現在遇到一點小小的挫折,豈可善罷甘休?而楚軍每次雖說都打退了秦兵的進攻,卻沒有力量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將敵人趕出國土。雙方就這樣地僵持,轉眼間就是半年有餘。楚軍每次打退秦軍,都要把捷報傳到離鄢城不遠的郢都王宮。頃襄王接報,總是高興萬分,對前線的楚軍將士大加勉勵,他的心中,想著的隻有勝利,勝利!
可是,楚軍卻沒有想到,就在這殊死決鬥的緊急關頭,秦兵想出了一條水灌鄢城的妙計。每天,白起都要派出小股部隊輪番攻打鄢城,可每次都假裝潰敗,迷惑楚軍,不讓他們發現大部秦軍的行動與真實意圖。楚軍每天都打勝仗,也就放鬆了戒備,根本沒想到狡猾的秦軍卻在鄢城西邊修了一條高高的明渠。夏天一到,大雨傾盆,江水暴漲,秦軍便把洪水引到明渠,灌向鄢城。頓時,滔天般的洪水仿佛從天而降,直衝鄢都的大街小巷。楚國軍民沒有半點防備,嚇得不知怎麼辦才好,一時間,全都亂了套,大呼小叫著四處逃命。可是,他們沒有半點出路。城外,是強大的秦軍;城內,又是波濤滾滾的洪水。一片混亂中,楚國的軍民被淹而死的有幾十萬啊!慘呀慘,那情景真是太慘了!跑得快的,雖沒被洪水淹死,但也成了秦軍的刀下鬼。就這樣,不到一天的時間,鄢城居民全部淹死,楚國派來的軍隊,也被秦軍消滅得一幹二淨了。
楚軍覆滅的消息傳到郢都王宮,頃襄王接報,當時就愣了。他心中隻想著楚軍的勝利,還以為傳來的又是一份捷報呢。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當得到左右的證實後,他突然大叫一聲,口吐鮮血,當即倒在地上。左右趕快叫來禦醫,眾人手忙腳亂地好一陣搶救,他才慢慢地緩過氣來,艱難地吐出兩個字道:“快……逃……”
於是,頃襄王什麼也顧不得了,一心隻想著早日逃命。不管熊子如何勸阻,他卻嚇破了膽子,拋下郢都荊州,不作任何防守,就倉皇北逃,把楚國的國都改在了河南的陳縣。
幸虧熊子多了一個心眼,早早地做了一點準備。鄢城失守,郢都一片混亂。楚王既沒心思固守都城,更沒想到日後的反攻複國。熊子苦勸楚王沒有成功,急忙命人搬出青銅九鼎,移到停靠在長江邊上的幾條大船上,然後通過水路運往牛浪湖,把它們秘密地藏在了雞母山那個掏挖過的巨大“倉庫”中。當時,楚王也想到過這九個大鼎,可它們又大又重,根本無法從陸地上運到新都陳縣。因此,對熊子的行動,他不僅不加阻攔,還大大地鼓勵了一番,表示支持。然後,他就帶著一些輕便貴重的金銀珠寶,在侍從們的陪同下,拋下郢都,頭也不回地逃到新都去了。
熊子藏好九鼎,又開始將王宮中楚王無法帶走的其它青銅器陸續運出,運往楚莊村的雞母山山洞。他運出的這些銅器,既有銅鼎、銅鼓、銅壺、銅燈,更多的卻是大刀長矛、戈戟利劍、箭鏃斧頭等青銅兵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