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家庭中,爸爸的形象各不相同,也有三六九等的區分。

三等爸爸“沒樣子”,二等爸爸“做樣子”,一等爸爸“活成孩子的樣子”。

內容圖片

爸沒“爸樣”,孩子最大的災難

曾看到一則新聞:

廣西南寧街頭,淩晨2點。

一個小男孩呆呆蹲在馬路邊玩手機,身旁躺著喝醉酒早已不省人事的爸爸。

內容圖片

來源:網絡

這種事情,發生不止一次。

在附近工地上班的爸爸,周末接小男孩來自己身邊,卻常常喝酒喝到酩酊大醉,獨留小男孩自己麵對殘局。

因為家離工地很遠,小男孩不清楚怎麼回去,隻好一直等到爸爸醒來。

等一個人酒醒起碼要三四個小時,甚至更久。這期間小男孩什麼事都做不了,除了等就是等。

不知道和這樣的爸爸在一起,心裏會是什麼感受。

難得周末,本該是爸爸帶他出去玩,享受父子親密時光,結果自己卻得照顧爛醉如泥的爸爸。

一個人當了父母,就要有做父母的樣子。

可像這種將孩子安危置之不顧,隻圖享樂的爸爸,比三歲小孩還不懂事,不配爸爸二字。

熱播劇《喬家的兒女》中,“壞爸爸”代表喬祖望,自私自利,吝嗇冷漠。

因為他對孩子們不聞不問,迫使家裏的老大喬一成早早挑起照顧弟弟妹妹的擔子,心裏的苦說不出,最終積鬱成疾。

老二、老三和老四從小沒有父親的關愛和管教,常常被人欺負,性格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婚姻大多都不幸福。

雖然他們都喊喬祖望爸爸,但喬祖望壓根就起不到保護、指引和教育的作用。

看過一個評論說,如果家裏存在“喬祖望式”爸爸,還不如沒有。

起碼孩子不用花額外的心力去應付爸爸帶來的壓力和痛苦,更不需要在小小年紀就承受超越年齡的重擔。

誰都希望自己被爸爸的大手牽著走天下,但如果爸爸的想法和做事方式幼稚如小孩,德行不靠譜,那麼孩子隻會感到無比痛苦和絕望。

內容圖片

爸爸過於嚴厲、苛刻,孩子一生的傷

和媽媽相比,爸爸給人的感覺通常更嚴肅、不苟言笑。

甚至有一些孩子談“爸”色變,就算心裏渴望親近,一想到和爸爸的“溝通障礙”,還是算了。

有人曾在微博上發起一個問題:你對爸爸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情是?

其中一則評論掀起熱議,評論隻有四個字:“失望算嗎?”

內容圖片

從很多網友的講述中,不難看到一些爸爸的負麵形象:

粗暴、不講理、一言堂……

甚至還有網友表示,不想談戀愛結婚,特別害怕遇到和爸爸一樣的另一半,和媽媽一樣不幸。

《愛的藝術》一書中,作者講到:

“媽媽代表大自然、大地與海洋,是我們的故鄉;爸爸則代表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紀律。”

但有的爸爸,卻硬生生活成了孩子害怕的教條,刺痛孩子的後半生。

《金牌調解》節目裏來過一個“虎爸”。

因為工作忙,平時陪兒子的時間少,所以管教起兒子來特別嚴厲粗暴。

規定兒子交朋友,隻能結交成績好的同學;玩玩具,隻能玩有益智作用的。

內容圖片

如果發現兒子不聽話,他沒有教育,隻有打。

有一次兒子學別人在網上充Q幣,少年無知,不知道這麼做會扣家裏的錢,結果前後花掉了三千多塊錢。

被發現後,爸爸一氣之下把兒子暴打了一頓,打得兒子全身上下都是淤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