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一個愛好音樂愛好唱歌的國度,如果不是我們的祖先對於音樂的狂熱追求和愛好,中國曆史上早期許多精美的文學作品很可能就蕩然無存了本內容為楚天空闊歌聲長1章節文字內容。比如《詩經》,稱之為“經”是漢代以後的事情了,此前它不過是“詩”而已。然而它和我們今天所講的詩,最大的差別在於它不僅僅是詩,更重要的是它是“歌”。《墨子》當中曾提到“頌詩三百,弦詩三百,歌詩三百,舞詩三百”,說的就是《詩經》。有些人可能會感到困惑,這不就有一千二百首詩了嗎?我們需要搞清楚一點,墨子說來說去不是一千二百首詩,而是《詩經》那三百篇既可以誦讀,也可以演奏,還可以引吭高歌,又可以伴舞,完全是全套的音樂作品。今天我們之所以還能見到這三百首詩,可以肯定地說,絕不是因為它們是當時流傳的詩歌當中寫得最好的,其中很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它們是“歌”本內容為楚天空闊歌聲長1章節文字內容。要知道,西周到春秋比起戰國來還不算亂得一塌糊塗,但全民受教育的水平也是非常有限的,當這些作品在美妙的音樂聲中悠悠揚揚地飄蕩在中原大地上的時候,很容易發生“即使是不識字的人,也知是好言語”的事,不需要有超強的記憶力就可以把它記住了。
楚國在當時雖然是個位於偏遠地區的國家,但它卻是一個蠻荒大國。當時的中國人是沒有把他們當做自己人的,因為他們說話、辦事有很多不符合規矩的地方。武王伐紂大獲成功,楚國的先輩們也曾不辭勞苦地大老遠奔去效力,不過大概是路途遙遠,到得晚了一點兒,沒能趕上大夥赤膊上陣的時刻,最後封賞也沒答理他們。到周成王時,才給楚國封了一個小小的子爵。當時的高級幹部分為公、侯、伯、子、男五個級別,前三個似乎後來都成了名正言順分疆裂土割據一方的大戶,而子爵和男爵在高幹隊伍中顯然是不怎麼被大夥瞧得起的。所以,我們看春秋戰國那個火並的時代,這個是“公”,那個是“侯”或者“伯”,很少見到“子”啊“男”啊的。當然,孔子、孟子之類的“子”是教書先生,和幹部身份完全沒有關係。
楚國著名的流行歌曲作家屈原登上曆史舞台的時候,已經到了戰國後期,早已經沒有了在周代建國初年圍繞在老大周圍吃團圓飯的和氣場麵,一個個都鬥雞似的你看著我家的菜地眼紅,我看著你家的後院垂涎,朝秦暮楚、乘人之危、落井下石等等在和平年代為人所不齒的行徑都成了家常便飯。對屈原來說,幸運的一點在於楚國是戰國時期的大國之一,當時坊間流行的說法是“橫則秦帝,縱則楚王”,也就是說如果秦國與山東各國之一聯盟成功去攻打其他國家,即連橫成功的話,秦國就可以一統天下。但如果從南邊的楚國到北方的燕國形成合縱之勢的話,一起對付西方的秦國,楚國將會統一天下。一句話,在統一成為曆史的必然趨勢後,笑得最甜的不是秦國就是楚國。然而,屈原的不幸之處也在於他生在了楚國,如果楚國從來就沒有強大過,屈原可能就沒有那麼遠大的理想,皇親國戚的身份讓他在過著安穩日子的同時可能會考慮如何讓國家能維持下去。不過,他的脾氣的確不大好,那麼大的楚國,滿朝的文武大臣,居然沒有一個與他合拍的,難怪他會感歎“世人皆醉我獨醒”。雖說一般有才氣的人都這樣,可是這樣的氣質實在不適合在官場裏混,所以他隻能出局了。
楚天空闊歌聲長1,第一章《離騷》(1)更新完畢!
最新最快章節,請登陸,閱讀是一種享受,建議您收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