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邯以秦軍主力攻克陳縣,殺楚上柱國蔡賜。陳勝逃到下城父(在今安徽渦陽東南),為其禦莊賈所殺,莊賈降於秦,時在夏曆十二月。秦以夏曆十月為歲首,陳勝遇害時已入秦二世二年。
陳勝從首義到就難,將近半年。
司馬遷認為,陳勝之所以敗亡,是因為用人不當,施刑太濫,既疏遠了民眾,也疏遠了將領,以至效忠於他的人越來越少。據《史記·陳涉世家》所記,陳勝早年做過雇工,曾對同伴說:“苟富貴,無相忘。”稱王後,有個同他一起做過雇工的老朋友跑到陳縣去找他,進了他的王宮,見到巍峨的殿宇和華美的帷帳,歎曰:“夥頤!涉之為王沈沈者!”“夥”乃楚地方言,其義為多。“頤”為助聲之辭。“沈沈”,裴駰《集解》引應劭所雲為深邃之貌,但其義與“涉之為王”不相接;司馬貞《索隱》引劉伯莊所雲同“談談”,“故人呼為‘沈沈’者,猶俗雲‘談談漢’是”,此說可通。全句可意譯為現代漢語如下:“真多啊!陳涉這王做得可真不賴!”這話傳了出去,被人引為笑談。這位雇工老朋友在王宮裏進進出出,舉止越來越隨便,說話越來越放肆,竟被陳勝處死。“諸陳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無親陳王者。”陳勝派朱房做中正,派胡武做司過,專門糾察群臣,苛刻嚴酷,深受陳勝寵信。“諸將以其故不親附,此其所以敗也。”
陳勝、吳廣起義純屬官逼民反,一切都是自發的。對暴虐的義憤和對專斷的喜好,對貧賤的嫌惡和對富貴的歆羨,仁厚的心腸和狹隘的胸襟,英勇和怯懦,機敏和愚昧,願望的明確和理想的模糊,無不顯示了古代農民的本色。他們失敗了,但有天然弱點的英雄畢竟還是英雄。他們犧牲了,但他們的事業後繼有人。《史記·陳涉世家》雲:“陳涉雖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將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
(第八節秦亡
義軍將領呂臣曾為陳勝涓人,獲悉陳勝遇害,即率所部攻占陳縣,擒獲並處死了莊賈。不久,陳縣再次被秦軍攻破,呂臣率殘部南走。秦嘉知陳勝已死,乃立景駒為楚王,時在秦二世二年端月,公元前208年春初。大約同時,義軍將領召平矯陳勝命拜項梁為上柱國。項梁率江東子弟八千,西渡長江。劉邦率所部往投景駒,攻克碭縣(在今河南夏邑東南),兵員增至九千。項梁引兵西進,在淮南收容了陳嬰所部義軍。繼而北進,在淮北收容了英布(黥布)所部義軍。到下邳縣時,兵力增至六七萬。項梁不知陳勝已死,認為秦嘉和景駒是背叛陳勝,其罪當誅,即麾師北上,擊殺秦嘉和景駒,並其軍。隨即率所部進占薛縣,兵力逾十萬。劉邦攻豐縣不克,到薛縣求項梁。項梁助以義軍五千,劉邦才占領了豐縣。這時,項梁獲悉陳勝確實已經遇難,乃召請劉邦和其他義軍將領到薛縣會商。
與會者有一位範增,居巢人,年已七十,深諳韜略,好用奇計。
範增對項梁說,陳勝失敗,是因為他不立楚王的後裔而自立,勢難持久;現在楚地的義軍諸將都追隨您,是因為您的先人世世為楚將,相信您能扶立楚王的後裔。項梁和其他義軍諸將都以範增所言為是,便派人到民間去尋找楚王的後裔。不久,找到了楚懷王的一位孫子,其名為心,在替富人牧羊。項梁把這位王孫請來,立之為王。為了順從民意,仍稱楚懷王,即以祖諡為號。陳嬰受命為上柱國,封五縣,隨侍楚懷王,以盱台(在今江蘇盱眙東北)為臨時國都。項梁自號為武信君,統領義軍。
章邯率秦軍擊敗齊軍,進圍東阿(在今山東陽穀東北)。項梁率楚軍與齊軍聯合,大破秦軍,解東阿圍。楚軍追擊秦軍,齊軍竟拒不相從。項梁以大局為重,敵友分明,仍與齊國通好。項羽軍與劉邦軍協同作戰,連破秦軍於城陽(在今山東菏澤東北)、濮陽(在今河南濮陽西南)、雍丘(在今河南杞縣),斬李由,戰績輝煌,兵勢熾盛。趙高與李斯相攻訐。秦二世處深宮,耽燕樂,為趙高玩於股掌之上,以謀反大罪腰斬李斯,夷其三族。《史記·李斯列傳》記李斯將就斬時,“顧謂其中子曰:‘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李斯的一生,功固煊赫,罪亦昭彰。後世之論者,以國家統一而褒之固宜,以民眾苦難而貶之亦無何不當。
項梁因勝而驕,疏於戒備。章邯得援兵,銜枚疾走,突襲項梁軍於定陶(在今山東定陶東北),項梁兵敗身死。楚懷王徙都於彭城(在今江蘇徐州)。項羽、劉邦、呂臣相約東保彭城,項羽軍駐彭城西,呂臣軍駐彭城東,劉邦軍駐碭縣。楚懷王以呂臣父呂青為令尹,而形同虛設。
章邯也因勝而驕,以為楚軍不足為憂,乃北上擊趙軍,遣將圍钜鹿。宋義曾預言項梁必敗,楚懷王以為其才堪大用,命為上將軍,號曰“卿子冠軍”;命項羽為次將,封魯公;命範增為末將;命劉邦為碭郡長,封武安侯;命呂臣為司徒。宋義、項羽、範增俱受命北上援趙,劉邦則受命西進略地。據《史記·高祖本紀》,楚懷王與諸將相約:“先入定關中者王之。”宋義好發高論,偶或言中,頗為自負,其實既不通兵法,又不顧大局。頓兵安陽46日,意在待秦之弊。其時已入秦二世三年,天寒,大雨,士卒缺衣少食。項羽要求北上擊秦軍,宋義執意不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