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吃苦當吃補(1)(1 / 1)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天堂與地獄的距離有多遠?

隻在你的一念之間。

世界上有兩種幸福的人:一種是窮人,另一種是富人;這世界也有兩種不幸福的人:一種同樣是窮人,另一種同樣是富人。然而,無論你是窮人還是富人,你都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幸福的人。

幸福或者不幸福,可以自己來選擇嗎?

當然,我們誰都無法憑借意念去改變客觀的存在,就像無法操控天氣的變幻,無法掌握地心的引力,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凡事必有利於我,隻做一個快樂的人。

陽光的心態是我們譜寫生活的音符,而幸福則是生活回贈給我們的樂章。或許你應該感謝曾經折磨你的人,因為他助長了你的堅韌;感謝曾經傷害你的人,因為他練就了你的頑強;感謝曾經拋棄你的人,因為他教會了你勇敢;感謝曾經欺騙你的人,因為他增加了你的浮沉;感謝曾經擊敗你的人,因為他強化了你的才智……隻有聚焦正麵才能從善如流,這並不是一個偽善的麵具,而是一種精神上的豁達與寬容。

你也能吃“苦”嗎?這是一家新開的咖啡屋,服務員為你端來了一杯熱氣騰騰的“意式特濃”,你左手端起精致的咖啡碟,右手拿著小巧的咖啡匙,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奶精和白糖沒有動,因為你需要品味純正的苦,可失望的是這顯然隻是一杯咖啡色的白開水。

你討厭吃“苦”嗎?當然這次不再是咖啡或者巧克力,而是中藥,摻雜著酸澀的苦味,不要說喝上一口,聞到一點都會令你作嘔不止。

同樣的苦,為何有如此大的差距?因為前者你是在享受,而後者你是在忍受,心態不同,“苦”對你來說就有著不同的感覺。

生活亦是如此,在前行的路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阻礙,逃避意味著你要“舍近取遠”,也意味著你可能會永遠地迷失在人生道路上。勇者無畏,你需要調整心態,把困難當成挑戰,把吃苦當作進補。等你頂住壓力挺過人生的“考驗期”,你就可以拍拍胸膛自豪地說:“這一切,都熬過來了。”

◎靠山,到底是什麼?

“教授,你能成功是不是因為有什麼靠山?”

“靠山?”許多人以為我的事業能有今日這番成就,一定是因為我有很硬的後台和家世背景,事實上,我不過是個從小為饑餓所苦的鄉下小孩而已。走過了這麼多,成功的背後到底是什麼,我心知肚明,“有啊!我的靠山可是全台灣最硬、最穩的中央山脈!”

中央山脈?的確是這樣。1952年12月10日,花蓮台東縱穀富裏鄉的一個小客家村落,一名婦人產下了一個男嬰,雖然男嬰哭聲洪亮,卻掩不住婦人疲憊麵容下的一絲惋惜:唉,這個孩子生下來就沒有父親……是的,這個孩子就是我。

早期,很多人因為在繁華的台灣西部發展不下去,才會跋涉到東部,重新開始人生的打拚。然而他們大都隻能選擇開墾山地等這類粗重工作,婦人則趁著農忙時節打打零工,多賺一些錢。在這些被生活所驅趕著的身影中,也有我的父母雙親。

我們住在一個破落的鄉村裏,村裏的鄰居不外乎是些貧苦的客家人和當地人。父母親以為隻要肯賣力氣,努力工作,就可以聚沙成塔,逐漸改變自己的命運。可是偏偏命運不濟,在我出生以前,父親就早早地過世了。身為遺腹子的我,小時候經常被人認為是個“克死父親的不孝子”,懵懂的年紀雖然不懂得別人言辭裏的惡意,但那些冷漠和鄙視卻是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就能察覺得到的。就這樣,母親一手攬起家中的經濟重擔,拉扯著全家十個小孩,開始艱難度日。

那時候,我們家每天都會多打一桶水,燒開以後放在門前,免費提供給過路的人來解渴。久之,我們家便成為鄉鄰們口口相傳的“好心人家”。母親辛勤的身影一直在我腦海裏浮現,她沒有抱怨過命運的不公,即使窮得揭不開鍋,也始終熱心地幫助別人,也堅持讓兩個哥哥輪流去上學。兩個哥哥也不負所望,居然每次都能包辦班裏的前兩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