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思想和曆史地位(1 / 1)

1,毛澤東思想的含義和形成曆史條件

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1個重大理論成果,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實踐證明了,關於中國革命和建設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的智慧結晶是馬克思主義。

2.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標誌著毛澤東思想的初步形成。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係統闡述,是毛澤東思想成熟的主要標誌。.

3,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圍繞著中國革命和建設。主要內容包括,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理論,三革命軍隊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論,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論,六黨的建設理論。

4,毛澤東思想的靈魂是它的三個,基本方麵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5,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意義

一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1個重大理論成果,二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科學指南,三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

1,近代中國國情和中國革命的時代特征,毛澤東指出,認清中國國情是解決中國革命問題的基本前提。

中國逐漸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是近代中國最基本的國情。一方麵帝國主義的侵略一定程度加速了封建主義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解體,客觀上為中國資本主義創造了一定條件,但並不能使中國發展為資本主義國家。另一方麵,帝國主義列強通過政治經濟文化的侵略,使中國半殖民地化。

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其次是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中國革命的根本任務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

以五四運動為開端,領導革命的是無產階級,指導革命的是馬列主義。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形成,一是基於舊民主主義革命,沒有為中華民族找到真正的出路,二是適應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實踐需要,以及對舊民主主義革命經驗教訓的深刻總結。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1939年毛澤東第1次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科學概念和總路線,內容完整地表述了總路線內容及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

革命的對象: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革命的動力:無產階級,農民階級城市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革命的領導:區別新舊民主主義革命就是區別領導權掌握在無產階級手中還是掌握在資產階級手中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是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對中國革命的領導不是自然而然得來的,而是與資產階級鬥爭而得來的。

實現領導權的關鍵: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實現對革命的領導,必須建立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廣泛的統一戰線上。

堅持領導權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

保證領導權的堅強支柱,建立一支無產階級以農民為主體的強大革命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