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六,宜嫁娶。林予饒和鄭芸的婚禮在長安非常低調的舉行了。
沒有十裏長街的紅妝,也沒有浩浩蕩蕩的迎親人群。這場婚禮在平民百姓看起來非常豪華,在長安世家之間則顯得有些寒酸。
“也不知道三姐怎麼想的,那林少卿都二十好幾了,家底還這麼薄。看這府邸,連咱們家的一半都沒有。”
“小妹,你也快到議親的年紀了,選擇夫婿不能隻看家世和家底。這一點,芸娘和她阿娘可清醒著呢!你看這一箱箱的嫁妝,可都是沉甸甸的。”
說話的是鄭芸的大堂姐和五堂妹,她們是一母同胞。未婚的妹妹看不懂鄭芸的選擇,但已婚幾年的大姐可明白的很。
成親後的第二天早上,沒有公婆的鄭芸,便在林予饒的帶領下,意思意思地向林柳兩家的長輩親戚們見禮。從此,開啟了她當家做主的人生。
豐樂坊的原本的奴仆並不多,好些還是鄭芸的母親買了調教好,送過來的。因而,鄭芸的新婚生活可謂是輕鬆愉悅。
三朝回門之時,鄭芸的母親看著自己的女兒仍如未嫁之時那般,便對林予饒也更加的滿意了。
鄭家祖母看著來給她請安的一對璧人,開懷地笑了起來,還賞賜了不少東西。
最有觸動的是五堂妹,她之前其實是沒有見過林予饒的,關於林予饒的認知都是經過小閨蜜們加工的。如今,見了這個風度翩翩的三姐夫,還有成了親仍保留著少女性子的鄭芸,忽然理解了大姐說的話。
是呀,自己的兩個親姐姐,嫁得再風光,可眉間偶爾浮現的愁雲還是騙不了人的。
婚後生活邁上正軌,鄭芸對林家的事務完全上手後,林家長輩便也放手將林予惜的婚事剩餘的籌備工作交給了她。
鄭芸心知,給林予惜準備嫁妝這種要出錢出力的事,自己是肯定不能推脫的,於是也就痛快的接手了。
她原本就挺喜歡林予惜的,如今做了她的大嫂,給林予惜的添妝那也是大方得很,金銀珠寶,商鋪田莊應有盡有。
林予饒看了林予惜的嫁妝清單,看出來鄭芸拿自己的嫁妝往裏添了不少,於是提筆劃了一些,鄭芸看著有著不解。
“阿瑤自己的家底可不薄,可能比我們都豐厚些,你隻添些她有錢也買不到的就好了,添多了,反倒顯得生份了。”林予饒溫聲解釋道。
“既然夫君這麼說了,那我便按夫君的意思辦吧。”鄭芸接過林予饒修改過的清單,準備離開書房,但林予饒握住了她的手,手心傳來的溫度,暖進了她的心裏。
“夫君還有何事?”鄭芸微笑的問道。
“阿瑤的事,你不用全都親力親為。大舅家的二表哥想留在長安,你可以試試合不合用,不合用的話我就不放在身邊了。”
“好。夫君還有事嗎?沒有我就去阿瑤那了。”鄭芸看了眼林予饒說完話,卻沒放開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