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縣是一個貧困縣,每年都有不少年輕的人外出打工。家裏就剩下孤寡老人和幼童。
王婧涵的父母也是在這個貧窮的地方生活。
她是一個抓著九十年代出生的女孩,由於家裏貧窮,父母在懷著她時住進了比自己家條件要好的姥姥姥爺家。
也就是相離黎縣幾百公裏外的鳳縣,就這樣母親十月懷胎在某天夜晚王婧涵出生了。
她出生在姥爺家裏,這時的她還在哇哇大哭,此時的她還不知道自己父母已經開始算著離開的日子了。
很快兩個月過去了,她也從一個軟軟糯糯的小女孩變得秀氣硬朗了許多。
父母看時機成熟了,就對姥姥姥爺說他們要出去掙錢了,本來家裏就貧窮,而且黎縣老家還有一個年邁眼瞎的老母親。
姥姥姥爺看到此情況,又可憐孩子太小了怕和他們一起吃苦。家裏也就他們老兩口,他們身體也還不錯。就想著讓孩子跟著他們。至少不會顛沛流離的。
父母其實也是這樣打算的,按照他們現在的情況養活一個孩子還是挺困難的,而且還是一個女孩。想也沒想就答應了。
就這樣小女孩兩個月後就沒有了父母,陪伴她的隻有姥姥姥爺,舅舅舅媽,唯獨沒有父母。
這時候的她還不懂什麼是父母,什麼是父母子女之間的愛。
轉眼六年過去,她也跌跌撞撞的長大了,所幸的是跟我姥姥姥爺也沒吃什麼苦,也就平常和姥爺一起放放牛什麼的。
現在也到了上小學的年齡了,姥爺就把她送到了附近的小學,一切都是這麼美好。她也沒覺得自己與別人有什麼不同的。
姥爺以前年輕時是老師,所以小學裏的老師都對她比較關照的。
就連王婧涵這個名字也是姥爺取的名字。姥爺希望她日後有才有包容心。
婧涵開始上小學後,姥爺就開始教她讀書認字。學校裏有老師教,下午回家後放牛,晚上姥爺教她寫作業。雖然偶爾有小朋友欺負她,姥姥知道後也總是幫她教訓了那些小朋友。
剛開始的她很是活潑開朗,性格大方外向。可是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她就不再對別人開懷大笑了。就連對自己的姥姥姥爺都有一層隔閡似的。甚至於到初中老師開家長會她也不再給姥姥姥爺說了。哪怕被老師說教,她也不想叫他們來了。
也許是她意識到自己好像和別的小夥伴不一樣了,也許是她被迫早熟了吧。直到後來與姥姥姥爺對著幹。姥姥姥爺讓她幹什麼她就反著來。
此時的她在想自己趕緊長大吧,長大了就能逃離現在的這裏,去一個沒人認識的地方生活。
姥姥姥爺對她也很頭疼,想不通以前那麼乖巧的女孩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小學時候的外孫女成績很是不錯,可是沒想到到了初中就變得不堪入目了。甚至於和他們頂撞了。那時候老人是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因此女孩也沒少被打,可就算是這樣女孩也隻是隱藏了自己,不再和姥姥姥爺過多的交集。讀書了去學校,周六周日也還是放著她那老牛,躲著清閑。這一切也就這樣還算平靜。
直到女孩初三畢業了,一切的平靜都被打破了。